COP28首創「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呼籲全球在地行動
COP28首創「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呼籲全球在地行動 文: 陳禹嫺;原文2023/12/08 刊載於ESG遠見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今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除了檢視巴黎協定以來全球進度的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損失與損害基金的確立,亮 […]
COP28首創「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呼籲全球在地行動 文: 陳禹嫺;原文2023/12/08 刊載於ESG遠見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今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除了檢視巴黎協定以來全球進度的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損失與損害基金的確立,亮 […]
COP28氣候峰會重點是加速能源轉型,淘汰化石燃料。儘管有國家簽署支持核能宣言,但非大會共識,且論述依據過時資訊。國際間投資仍以再生能源為主,核能成本高且具爭議。台灣應聚焦再生能源發展,加速減碳,而非誤信擁核論述。
能源貧窮議題涉及多重社會結構性因素,衡量方式可分為收入支出比例及家戶自我評估。西方國家常因高能源成本及房屋隔熱性差導致能源貧窮。在台灣,弱勢家庭能源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高,租屋族、長者、失業者等都是潛在能源弱勢。台灣能源貧窮研究尚待更多資料,應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兼顧能源正義,避免加劇不平等。
台灣百位產官學代表到COP28,該看什麼?帶什麼回國?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原文於11/30刊登於願景工程 距離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僅剩不到2600天之際,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即將展開,地點在人均排碳量名列全球前十的油氣大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2023全球氣候行動報告指出,鋼鐵、水泥等工業去碳化停滯,碳移除技術遠不及所需,氣候融資不足。台灣應借鏡此報告,針對各部門設定具體可追蹤的減碳指標,並關注工業轉型中的公正轉型議題,包括對環境、社區、勞工權益的影響,以確保淨零轉型順利進行。
分析完成 expand_more 2023氣候行動情勢報告評估了42項2030年前應達成的短期目標,僅輕型電動車銷售占比達標。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淘汰化石燃料發電進展緩慢。運輸部門排放量持續上升,永續交通模式轉變緩慢,但電動車銷售成長可觀。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行動需加速以達成1.5°C升溫目標。
聯合國將11月26日訂為「世界永續交通日」,旨在強調永續交通在全球發展中的重要性。永續交通的目標是實現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與淨零排放(Net Zero)。台灣在交通安全方面,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政府已提出相關政策綱領及改善計畫。在運輸淨零排放方面,台灣已設定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電動化的目標,並提前達成部分目標。然而,人行道建設及其他運具選擇的推動仍有待加強。
紐約氣候遊行聚焦汰除化石燃料,台灣企業為何竟成「負面案例」? 文:楊沛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 原文在2023–10–05刊載於CSR@天下 202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8)11月底將在產油國杜拜登場,近期發布的各項氣候報告,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學界和數位國際政要皆 […]
作者 趙家緯 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核融合並非淨零選項 國內多位商業與政治領袖對於近期國際核能的發展,都強調小型核能機組為各國積極投入研發重點,且核融合技術已有突破,因此臺灣不應堅持非核家園,而應重新佈局核電,但此類論述,則需從核電在淨零路徑中的角色,以及小型核電機組真正的發展狀況等來檢視 […]
G20峰會即將登場,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2023年G20零碳政策計分板,評估各國在電力、運輸等七個部門的減碳政策。德國以電力、建築及工業去碳化政策領先,法國在循環經濟和農業政策表現出色。美國因《降低通膨法案》排名上升,但農業和永續金融有待加強。整體而言,G20國家在氣候政策上仍有不足,需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強化碳定價等。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建立「台灣淨零追蹤器」,追蹤國內淨零進展,歡迎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