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ESG遠見)ESG台灣快訊》核三2號機將除役,台電規劃近500萬瓩掛保證供電無虞

文/黃泓瑜

▋核三2號機將除役,台電規劃近500萬瓩掛保證供電無虞
▋《氣候法》兩週年,環境部預告年中推碳捕捉封存管理辦法
▋仿碳交易概念!台積電南科廠與奇美「以水換水」達成雙贏
▋氣候變遷夾擊台灣海洋,專家警告黃魚枯竭、海保署強化鯨豚救援網
▋點亮綠能光明燈!龍山寺率全國宮廟之先,建太陽能板年減碳3噸

核三2號機將除役,台電規劃500萬瓩掛保證供電無虞

經濟部2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屆滿40年運轉執照後依法除役,已納入國家電源規劃。為了確保除役後的供電不中斷,台電將陸續啟用大潭7號、興達新1號、興達新2號與台中新1號等四部大型燃氣機組,合計裝置容量約480萬瓩,遠高於核三2號機的95萬瓩。

此外,台電還會持續運用再生能源、抽蓄水力與負載管理等方式,保持全台備轉容量的充足,確保電力穩定運行。

面對外界擔憂新增燃氣機組可能加劇空汙,台電強調,自2016年起推動「以氣代煤」政策,並全面提升火力發電廠的空汙防制設備效能。結果顯示,台灣電力排碳係數已從2016年的每度0.530公斤 CO₂下降到2024年的0.474公斤,減幅約10.6%;同一期間,台電火力電廠的空汙排放量也從10.7萬公噸大幅減少到3.4萬公噸,降幅近七成。

至於電價調整問題,台電指出,法國與韓國的國營電業體系中,核能比例更高,但電價仍高於台灣。這說明全球電價上漲的主因在於俄烏戰爭引發的燃料成本飆升,而非核電占比。

相對地,台灣採取和緩調價,兼顧物價穩定、照顧民生與產業競爭力,目前住宅與工業用電價格皆維持在主要經濟體的前十低之列。政府也已編列新台幣1,000億元預算,協助台電穩定財務,避免電價過度波動。

為配合能源轉型目標,經濟部規劃到2026年11月,全國綠電占比將提升至20%,並在2030年挑戰30%。除了擴大太陽能與陸域風電外,政府也積極推動離岸風場和地熱能開發,並鼓勵建置儲能系統與微電網,分散供電風險、提升電網韌性。這些多元能源布局將與燃氣機組協同運作,共同支撐「安全、潔淨、經濟」的電力供應體系。

台電強調,核三2號機如期除役後,將依規完成退役程序,並持續根據供需狀況調度各項電源,確保全台用電不受影響。

《氣候法》兩週年,環境部預告年中推「碳捕捉封存管理辦法」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25日在《氣候變遷因應法》兩週年座談會上指出,母法自2023年2月上路以來,已完成14項子法,包括溫室氣體盤查、減量額度與自主減量計畫等,重點聚焦在碳定價與減量工具;另有「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等兩案正預告中,可見政策推動已有具體成效。

施文真並宣布,政府將於今年中旬預告「碳捕捉封存(CCS)管理辦法」草案,並同步展開配套措施,包括專案環評、技術指引與線上管理平台的規劃。新辦法除訂定試驗及執行計畫的審查流程外,也將明確申報、監測、責任歸屬與罰則,並邀集相關部會與學者組成審議委員會,確保碳封存作業公開、安全且可追蹤。

展望未來,施文真表示,第三期減量目標草案已送行政院審核,後續將優先啟動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對含氟暖化氣體制定管理辦法;長遠而言,減量策略也將從單一管制工具,逐步走向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

在座談會中,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也呼籲,依《氣候法》第23條,產品、車輛與新建築應符合效能標準,但目前尚缺具體指引,恐成為落實障礙。他建議環境部儘速制定碳排放上限,協助電動機車等關鍵運具達到2030年35%的市占目標,並提升整體減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