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於1986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隨着台灣半導體企業知名度的增加而近年來越來越引發全球矚目,今年的電腦展於5月20日至23日舉行,以人工智能等為主題,展覽會彙聚了英特爾、英偉達、華碩、宏碁等海內外科技大廠,聚集了來自網絡科技,人工智能開發行業的知名人士。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執行總監黃仁勳在會上進一步確認此前許多業內人士所強調的觀點,那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的決定性技術。不過,這項決定性的技術也會將全球對能源的需求推向高峰。儘管本屆展覽會特別設立“碳中和科技走廊”,試圖展示人工智能AI在能源管理、碳足跡追蹤等領域的應用,凸顯科技產業對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擔當。然後,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開發尚且無法抵消它巨大的耗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半導體行業是人工智能開發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台灣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領軍國家在減低能源消耗以及能源轉型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另外,半導體製造業的運轉還需要大量的用水,這對資源緊張的台灣來說是否構成威脅?
法廣為此電話採訪了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先生以及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環境部專案組主任張皪心女士。
法廣: 趙先生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法廣的採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台灣半導體企業的用電量以及該行業的碳排放量?
趙家緯 :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的用電量大約佔台灣總用電量的8 %左右,整個電子行業的用電量應該在13 %左右,台灣半導體電子行業的用電量在台灣整個工業用電中位居首位,超過了鋼鐵以及石化行業,台積電也已經成為僅次於台塑石化與中鋼之後的台灣第三大排碳企業。而且,更加嚴重的是按照半導體企業的擴張規模,目前用電量佔8 % 的比例到2030年就很可能會增加至12 %。
法廣:按照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的用電量佔全球總用電量的2.5%,而 2030年需求會增加三倍多。面對如此強勁的增加趨勢,台灣的半導體企業以及台灣政府都提出了哪些節能減排的對策?
趙家緯 :去年我們團隊專門對台灣的半導體行業的減排承諾作出了評估,試圖判斷他們是否作出了足夠的努力。可以說,台灣的半導體企業通常被認為是能源轉型領域的好學生,實際上在台灣的這12家半導體企業中,台積電的減排工作做得比較好,而其他的企業就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法廣:這些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呢?
趙家緯 :關鍵還在於難以降低能源的需求,因為半導體產業與其他工業的能源消耗趨勢有很大的區別,例如在鋼鐵行業,新研製出的產品的耗電量往往會低於舊產品的用電量,而晶圓的加工製造卻恰恰相反,技術越是精細,那麼生產所消耗的能源也便越高,所以越是先進的產品它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高,所以,一方面在數量上對晶圓的需求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在技術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能源的消耗在這兩大需求的推動下便不斷升高,倘若與此同時,企業無法購買足夠的可再生能源,那麼,他的排碳量就會增加。
法廣:對,另外,除了耗電之外,半導體行業也是一個耗水的工業,台積電等企業的擴大是否會影響台灣的水資源供應?
趙家緯 :我覺得相對而言,用水問題的解決似乎要比耗電容易一些,雖然大家都記得2021年台積電差一點因為缺水而幾乎要停止生產。不過,今天的情況從用水規畫來看似乎有所改善,一方面是回收的再生水的使用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原先由農民使用的水因為他們不再耕作,不再需要用水,因此轉讓給半導體行業。
法廣:在您看來,總的來說,台灣半導體行業在應對氣候與環境挑戰上成績如何?
趙家緯 :台積電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帶來了正面的推動,因為他們加入了使用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為台灣的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了推動。但是,他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客戶,一個買家,而應該進一步去推動政策,積極推動台灣的減排政策。另外,他們在遭到質疑時往往會詭辯說,台積電使用一度電,可以幫助別的地方少用四度電,因為他們認為台積電製造的晶圓質量好同別的品牌相對比使用效率更高,因此可以減少對能源的需求。因此,我們認為他們在提高能源效率上還必須有所提升。
儘可能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且使用可再生能源,這也是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對台灣半導體行業的要求,不僅如此,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環境部專案組主任張皪心女士認為台積電等企業應該效仿谷歌等企業直接參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行業。
張皪心:我們認為目前半導體行業取得再生能源的模式都是通過購買,但是,很少看到企業直接參與開發,而國際上許多企業,包括谷歌,蘋果等企業都已經從綠電消費者轉變成綠電生產者,象台積電這樣的用電大戶也應該積極地參與綠電開發,否則,他們無法完成2040年使用100 % 的綠電的目標,因為目前綠電所佔的比例僅為14%。而且,考慮到目前台灣的綠電生產總量十分有限,大企業幾乎搶購了所有的產量,這就是中小企業無法完成轉型目標。因此,我們認為大企業更應該直接參與綠電生產,尤其是隨着AI 的開發。上個月我們發表了一個有關台積電的晶片生產的報告,發現2023年至2024年台積電的AI晶片的生產增加了3,5倍。如果不加速發展綠電的話,就會使台灣承擔更多的碳排放與污染。
法廣:那麼,除了進一步開發綠電之外,是否還有可能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呢?
張皪心:是,這其實是需要同時進行的。因為國際能源署也提到如果要達到凈 排放目標的話,2030年,不僅綠電應該提高三倍,能源的效率也至少應該提高五倍。其實現在政府也透過ASCOR政策,有一些節能服務廠商來協助半導體企業來盤點用電規畫,對比較耗能的製成來進行改善,節省下來的電費直接回饋到節能廠商。這樣的模式已經在運作,我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擴展到整個AI工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個半導體行業。
非常感謝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先生以及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環境部專案組主任張皪心女士接受法廣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