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2023六月產業轉型新訊


2023六月產業轉型新訊

【外媒】

Regulators crack down on corporate carbon neutrality claims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監察機構正開始打擊「以碳抵銷來聲稱其產品“碳中和”」的公司聲明。 如之前月報新聞所提,歐洲議會制訂的規則將使公司更難就其產品的氣候影響做出誤導性聲明。最近,法國TotalEnergies、 荷航KML、殼牌石油都因類似事件而面臨訴訟,歐洲乳製品公司 Arla Foods在瑞典的行銷也被禁止使用「淨零氣候足跡」一詞。

英國廣告標準局 (ASA)也針對該議題發布了廣告指南;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 (ACCC) 於去年 10 月開始調查企業漂綠行為,它發現了大量「令人擔憂」的聲明,其中許多涉及減排、抵消或碳中和。 ACCC表示:「消費者可能很難理解這些術語之間的區別。」「許多企業也沒有解釋他們的減排和抵消是如何計算的,如何減少碳足跡、或者正在資助的抵消專案的類型。」美國的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也有針對環境行銷聲明推出使用指引,當中包含了碳抵銷、再生能源使用的聲明,至於「淨零」、「碳中和」和「負碳」等辭彙上,則正在進行公眾意見諮詢。

韓國在誤導性的企業氣候聲明方面也越來越強硬。一項法律草案將賦予環境部權力,可以對「在環境影響方面誤導公眾的公司處以最高 300 萬韓元(2270 美元)的罰款。」如果獲得通過,這將是亞洲第一部此類法律。

(同場加映: Delta Air Lines hit with lawsuit over claims of carbon neutrality )

達美航空公司將自己標榜為「世界上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而面臨消費者提出的訴訟。這是針對美國主要航空公司的第一起有漂綠嫌疑的案件。

Study: Fossil fuel firms owe $209bn a year for climate damage

發表在One Earthe的研究指出:21 家主要的化石燃料企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應為全球2025年至2050年極端氣候導致的損失,提供總計2090億美元/每年的補償。該研究表示:這些公司在 1988 年至 2022 年間的營運和產品使用的碳排放,顯著地推動氣候災害。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金額巨大,但這些數字並未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損失、物種滅絕、人類生命和生計損失以及 GDP 未涵蓋的其他福祉方面的價值。研究人員表示:聯合國的綠色氣候基金未能就氣候調適提供足夠的資金,而 COP27 上商定的損失和損害基金尚未啟動和運行,因此,現有機制應該得到化石燃料公司的資金補充。

Berlin launches €50 billion ‘climate contracts’ for industry

德國目標在 2045 年達到氣候中和,但由於歐盟的碳價格目前徘徊在每噸 100 歐元左右,對清潔製程的投資仍然沒有吸引力。因此政府最近正在啟動數十億歐元的「碳差價合約(CCfD)」計畫,以幫助彌合清潔技術與污染技術之間的投資差距,此CCfD計畫時長為15年,預計投入500億歐元,且包含了對企業營運費用 (OPEX)的支持。該計畫將(在其生命週期內)減少 3.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 — 這是德國工業實現氣候中和的三分之一。

(欲進一步了解CCfD者,可點入TCAN研究小組發佈的工業淨零政策建議書 ch3.2)

6/8起,水泥、鋼鐵、化工、玻璃和造紙等工業可開始提交意向書,政府希望能在競爭性招標流程後的一年內,授予最終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藍氫也有資格獲得支持,不過政府表示,綠氫將獲得更高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