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2023十二月地方氣候行動新訊


2023十二月地方氣候行動新訊

【研究小組整理】(by祐任)

  • 11/28運具電動化社會溝通會議評論:

(一)公運普及應考量政策綜效性;應呼應Vision Zero 與 Net Zero

  1. 提升使用公運之誘因:公共運輸運具電動化無法直指淨零所想要成的永續目標,核心目的應為吸引民眾至大眾運輸系統,交統系統涵蓋三部分,包含運具、基礎設施、行人,然而台灣大多數人行道設置不連續、空間設計極差,導致行人死傷率高。建議納入公共運輸節點(現今只有列入捷運、學校周邊、危險路口)以完善行人環境,應推動道路設施標準化,交通部已有112~116年400億危險路口安全改善計畫計,但經費與標示的地點都不足,也無統一道路規格之決心。
  2. 應涵蓋無障礙空間、淨零綠生活之綜效:如「2030市區公車電動化計劃」中欲推動使用低地板電動巴士,原用意亦為打造無障礙城市,但缺失基礎設施建置完整規劃,即便使用低地板公車,也無法與行人設施結合。建議納入敏感因子,如人行道建置完整、車向分流模式等。

(二)缺乏基礎配套及標準

  1. 基礎設施:「推動市區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計畫」須考量充電空間規劃是否足夠,因電動公車充電需須將地目變更為乙種工業區,如麟光站的公車總站並不具有充足空間。
  2. 法規標準:
  • 建議提供低地板電動大客車規格參考指引,包含規格、組裝零組件、綠色材料,否則可能引發相關爭議,如中國電動比亞迪性價比已經符合市場需求,台灣禁止中國車在台設點,但不禁止車組件進入,或許已造成以中國材料為主的拼裝車進入。
  • 目前政策規劃中,僅提出2025年完成訂定小客車之溫室氣體效能標準,不見電動機車的規劃,故環保署與交通部應儘速提出,在欠缺此政策工具下,實難將電動機車占比由12%,在7年內提升到35%。(趙博)
  • 目前政策規劃中對於機車油車的販賣,仍無具體的政策工具壓制數量上升,導致各家車商仍有油機車市場可供大規模長期操作。須有政策規劃,提出具體的落日期程。
  • 地方法規面上提升電動車使用適宜度:可以推行電動車停車格差別費率之計畫,台北市、台中市現行電動車專用停車格推行計畫在民間都有好評;用行政命令管理之角度而言,首先停車格問題,在推行永續運輸Vison Zero與Net Zero的改革的國際經驗,這都是位列一、二的最困難點,應該借鏡推行良好縣市的實務經驗與行政管法經驗,演擬對策,成本低也有學習目標。

(三)欠缺新政,建議結合現有制度推行(趙博):

地方政府在電動機車推動上,除了加速公務機車的汰換外,亦可考慮效能標準僅能針對新售車輛加以訂定,然地方政府可藉由空污法中的空氣品質維護區制度,劃設須符合效能標準車輛方可行經之區域,藉此加速運具電動化。

【外媒】

12/7 Commission welcomes political agreement on new rules to boost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across the EU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於12/7就《建築能效指令(EPBD)》達到臨時協議,重點包含以下:

  1. 成員國在 2030 年前將住宅建築的平均初級能源使用量減少16%,到 ​​2035 年減少 20–22%(成員國可以根據其國情,彈性選擇針對哪些建築物以及採取哪些措施)
  2. 國家措施必須確保「改造能效表現最差的建築」來實現建築物的平均初級能源使用量減少到至少55% 。
  3. 對於既有的非住宅建築,須透過「最低能效標準MEPS」來逐步改善,這將導致2030 年以前將改建16% 能效最差的建築,在2033 年時改建 26% 表現最差的建築。
  4. 成員國將有可能免除某些類別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築的能效規範,包括歷史建築或度假屋。
  5. 改進的能源績效證書(EPC)將立基在具有共同標準的歐盟通用版本,以更好地告知歐盟公民,並使整個歐盟的融資決策更加容易。
  6. 為了消除能源貧窮並降低能源費用,必須激勵融資及翻修措施,並特別針對弱勢族群和能效最差的建築(這些建築中居住著較高比例的能源貧窮家庭)。
  7. 成員國必須確保為租戶提供保障,協助解決「因建物翻修後租金不成比例上漲,導致弱勢家庭被驅逐」的風險。
  8. 修訂後的EPBD將使「零排放建築」成為新建築的標準。即:所有新建住宅和非住宅建築必須實現化石燃料零排放(on-site),公有建物自2028/1/1起,其他新建建物則是自2030/1/1起(特定建物可能取得豁免)。
  9. 成員國還必須確保新建物可裝設太陽能裝置(solar-ready),即:建物必須適合安裝屋頂光電或太陽熱能設備。對於現有的公共建物和非住宅建築,從2027年開始,在技術、經濟和功能上可行的情況下,也需要逐步安裝太陽能相關裝置。此類規定將根據建築物類型和規模在不同時間點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