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月產業轉型新訊
【外媒】
Pacific “mixed feelings” after compromise on shipping’s climate goals
經過兩週的談判和妥協後,航運業更新了其氣候目標:與2008年相比,2030 年減排20%(致力於追求30%),2040 年減排70%(致力於追求80%),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航運業的排放量約佔全球總排放的3%)。儘管該目標並不具法律約束力,但仍然對該產業發出了明確的警訊。而未來IMO的會議可能會就:「航運業的排碳稅額度」、「稅收如何使用」進行討論。 (家緯對該新聞的補充說明可見其臉書)
With corporate climate cheats on the chopping block, net zero is growing up
去年發布「(誠信第一(反漂綠報告))」的聯合國高級專家組成員,Amanda Starbuck,再次強調該報告的一些原則(如:公司不該繼續支持新的、長期的化石燃料計畫; 碳抵銷專案不該用於企業的短期減排計算)。他也提到:目前針對「淨零目標品質」的評估並不一致,特別是在碳抵消、公平公正的目標設定、融資和公共遊說等項目上。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專注在實質減排,而非碳抵銷專案上。去年彭博的一項調查顯示:一些企業已放棄使用碳抵銷專案,例如:瑞士信貸、易捷航空、IKEA、冰淇淋公司Ben & Jerrys。最近雀巢也宣布將放棄碳抵銷專案。近期由“自願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發布的報告,也強調:「禁止使用碳抵消專案來錯誤地聲稱公司已中和其碳排放。」
Steel industry makes ‘pivotal’ shift towards lower-carbon production
(同場加映: 0720 EU clears $3.2 billion in green subsidies for Thyssenkrupp, ArcelorMittal )
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 GEM)的最新報告顯示:儘管鋼鐵業已開始轉型低碳生產,但全球的鋼鐵業發展趨勢仍偏離了1.5°C氣候目標。
該報告指出:目前規劃中的煉鋼產能中有43%基於電弧爐(EAF),而57%是以煤炭為基礎的高爐-轉爐(BF-BOF)技術(前一年則是33%的EAF, 67%的BF-BOF),儘管如此,BF-BOF的產能仍較前一年成長了8%,這將提升資產擱淺的風險,該報告警告:到2025年不該對高爐再進行投資。除此之外,該報告也提到:為了達到1.5°C目標,現有的BF-BOF應退役,並且取消正在開發的BF-BOF產能,改採用替代技術(主要是直接還原鐵-電弧爐技術,DRI-EAF)。若2025年後仍要再投資BF-BOF,那麼CCS/CCUS將是必要的,但目前尚未有一家公司成功地將CCS/CCUS的鋼鐵製程達到商業化規模。
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一直未獲解決,而亞洲的新增產能尤其顯著,主要集中在中國及印度,且以BF-BOF為主。儘管中國未來將轉向電弧爐煉鋼,但其轉型速度令人質疑。而印度鋼鐵(及水泥)產能的持續成長,也恐怕會讓其無法實現2070淨零目標。
對綠色鋼鐵的需求可能有助於加速企業對低碳生產的轉型,目前已有不少汽車產業加入SteelZero的倡議,承諾購買淨零鋼鐵。該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Swalec也強調:政府的公共採購政策有助於擴大綠色鋼鐵市場。
(同場加映:歐盟批准了Thyssenkrupp & ArcelorMittal 兩家鋼鐵廠的32億歐元綠色補貼。32億的補貼中,有些是直接贈款,有些則是有條件的資金支援,此舉凸顯出歐盟對重工業脫碳的支持,也顯示其有意阻止自身的鋼鐵業被美國IRA法案吸引出走。詳細的補貼說明請見歐盟執委會新聞稿:(1). ThyssenKrupp (2). ArcelorMit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