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2024五月地方氣候行動新訊


2024五月地方行動新訊

【研究小組整理】

交通:

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0429交流會 官方會議記錄

研究小組利祐任出席,本次會議由副局長朱益君出席,由李俊毅主任報告

台灣氣候行動網路研究中心利祐任發言:

(一) 第六章應以人本交通為本位。國際研究,發展綠色運輸,其關鍵為降低私人車輛之行駛距離,又自治條例第六章智慧綠色運輸對人本交通概念較少,重要的人行道概念不見。

(二) 依行政院113年3月7日通過之「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 案」,該條例明定地方政府應訂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計 畫,並每年公布執行情形。又新北市針對行人步行空間之建 置有訂定什麼規範?如期程、覆蓋率、標準硬體設施規範。

(三) 為何選定八里作為示範區?又八里淨零示範區有機會以捷運的交通節點為中心擴散嗎?

局處回應:副局長朱回應,各單位都有努力在做人行道副局長點名交通處科

員回應:會帶回單位研析是否要規劃人行道計畫

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0429交流會 簡報內容包含以下部分:

1.總則:概述了法案的目標、定義及治理架構,強調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設立了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以促進政策的實施。

2.溫室氣體減量管理:包括對溫室氣體的盤查與揭露,增量抵換機制及技術和資金的國際合作等。

3.建築節能及效率提升:新建物需符合節能減碳標準,舊建築物需進行節能改造,並要求一定規模建物公開能耗信息。

4.循環經濟與利用:推廣資源循環利用,管理一次性用品和餐具,促進綠色採購及廚餘減量再利用。

5.能源與產業創新:鼓勵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動燃料轉型及永續物料管理,並建立再生能源資訊系統。

6.智慧綠色運輸:推動公共運輸和運具電動化,改善綠色交通區,並要求停車場提供充電設備。

7.氣候變遷調適:涵蓋公共設施的減災措施及八大領域的監測、研究與調查,強化城市韌性。

8.零碳教育與生活促進:通過教育和宣導提高市民的零碳意識,並設立區域淨零推廣中心,提供相關課程和資源。

9.罰則:對於未遵守法案規定的行為設置罰則,涵蓋範圍包括未安裝再生能源設備、未公開能耗信息、高排碳車輛未依限制通行等。

會議亮點:
一、福斯商旅:台灣充電裝建置在體驗方已經沒有里程焦慮
福斯商旅ESG報告整理 全報告連結
二、DHL:社會合作:1.與華邦電合辦淨灘活動。2.與COLDPLAY樂團合作提供永續物流服務。
DHL ESG報告整理報告連結 論壇相關報導
DHL在亞洲的範疇三減排(Scope 3)工作主要集中在綠色物流和永續供應鏈。範疇三涵蓋了公司價值鏈中所有其他的間接排放,包括下游運輸和配送。DHL在亞洲積極推動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以減少碳排放。2023年,DHL與WORLD ENERGY簽訂了一項為期七年的SAF交易,並在台灣推出了GoGreen Plus服務,提供企業可選擇使用SAF的運輸選項,幫助降低範疇三的碳排放。郭峻豪指出,台灣的電子半導體產業對GoGreen Plu75
G 9hi採用積極,因應全球碳關稅和碳費徵收政策,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向減碳關鍵。DHL透過提升辦公室節能措施、與夥伴合作推動永續活動,以及摩托車隊的電動化,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強化永續物流轉型。

本場論壇邀請新北、高雄副市長及電動運具產業鏈企業代表為講者,分享電動運具在城市的應用及產業對運具電動化的展望。新北市劉和然副市長提及電動車在新北的推動始於減少空污,現在則為邁向淨零。新北的淨零運輸三大策略包括一、大眾運輸:都會通、三環六線及自行車道,二、智慧運輸:導入AI智慧動態號誌運輸走廊;智慧路外停車場管理,三、低碳運輸:社區內舊大樓部署充電樁、共享運具、友善行人環境(通學廊道)。

高雄市林欽榮副市長則提到電動運具在高雄的發展不同於北部,有更多服務產業(工業)的需求,因此在基礎建設上,除了有輕軌、和捷運形成的雙環路網,還有S型產業廊帶的建置(捷運是跟著產業蓋),此外,也推展電動車產業一條龍。交通治理層面,則強調智慧效率,是台灣首推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計畫(MeNGo卡)的縣市,也另設置TPASS月票X減碳達標回饋,透過回饋使民眾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慣性。

產業代表則提到電動運具在台灣的推行,仍遇充電裝置不足且規格不統一、集合式住宅安裝須經管委會同意、民眾不習慣的問題。政府的補助將是民眾轉移習慣的推力,因此將是重要措施。筆記及講者簡報請參考: 筆記及簡報

【外媒】

建築的環境成本近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解決建物在使用之前所產生的碳排放(即:建材生產、運輸、施工等階段的排放)對於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相關的解決方案不斷被提出,但仍缺乏一協調的方法讓所有利害關係人採取行動。CLEW上個月針對永續建築發布了一系列的報導,其針對建築整個生命週期 — — 建材製造(鋼鐵、水泥、木材、其他環境友善材料等)、建築使用(歐盟/德國正在致力於淘汰化石燃料供暖系統)、建材再利用/翻修以及相關的社會文化層面進行探討,有興趣者可以點進去上述網址,挑選特定報導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