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前核電廠營運商 E.ON 財務主管 Nadia Jakobi 表示,恢復核電生產並不經濟(該公司已於 2023 年 4 月將其最後一座核電廠 Isar 2 關閉),重啟德國已退役的核電廠並不是可行的選項。
由於能源危機,近期德國重返核電的想法受到了一些關注。支持者認為,該技術可以為化石能源提供低碳替代選項,有助於穩定供電並在擴大再生能源的同時保持較低的價格。最大的在野黨基民盟/基社盟 (CDU/CSU)的成員,在一份有關能源政策的立場文件中,考慮在拆除退役的核電廠之前重新評估核電重啟的方案。
然而,基民盟領導人Friedrich Merz表示,在沒有社會共識的情況下,德國核電廠的未來不可能翻轉。 Merz補充:「時間過得越久,退役核電站重啟的可能性就越小。」但這位基民盟領導人先前表示,他的政黨仍然對SMR或核融合等概念的核電研究持開放態度。
由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 (BMBF) 所資助的氣候政策研究計畫(Ariadne )指出,德國必須為其電力系統創造更大的靈活性並提高效率,以確保向 100% 再生能源供電的能源轉型計畫取得成功。研究人員指出了決策者需要克服的五個關鍵挑戰&針對未來電力市場的18項行動要點。
五個挑戰分別為:擴大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發電、隨著再生能源比例的成長,確保供應安全、有效分配區域發電和用電,以及最小化且公平地分配電力成本。
研究人員發現,對成本效率、供應安全、減排和接受度產生正面影響的一項政策措施,是增加「動態電價」的運用。這使消費者能夠從波動的批發電價中受益。根據動態合約,只要電力供應充足,電價就會下降,而不是支付固定的月費。該研究計畫的研究者之一,Alexander Burkhardt表示:未來電價可能會更加動態(調整),以便更好地反映電力市場和電網現狀。
德國將改革其電力市場,以實現電力產業的去碳化。今年早些時候,經濟部(BMK)提出了相關的改革方案,包含:支持再生能源發展、靈活用電、區域電價訊號和發電能力等市場要素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