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氣候行動】
- 重要政策動態
0826 高雄:審計部點名電動公車占比未達 4 成、老舊車比例高
審計部點名高雄逾 8 年柴油公車約 260 輛(占 3 成)、電動化占比約 35–36%,要求加速汰換以符合 2030 全電動化進程;高雄市府回應年底前再汰 129 輛、占比可望突破 4 成。
8/29 立法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
立法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新購燃油機車(150c.c. 以下)可減徵 2,000 元;若搭配既有「汰舊換新」4,000 元,最高可省 6,000 元。電動機車業者與車行憂心「缺乏對電車的對應配套」,恐削弱運具電動化推進力。
各界聲音:
- 行業端:基層電動機車行與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指「政府一邊喊電動化,一邊調降燃油稅,卻未見對電車的相應配套」,擔心衝擊電動機車銷售動能。經濟日報聯合報
- 政府端:經濟部 6/17 已宣佈電動機車補助加碼(含消費者、共享運具與能源補充設施),單車上限至 8,000 元、換電站單座上限至 60 萬元,意在補強供需兩端。經濟部
202508歐盟《AFIR》(Reg. (EU) 2023/1804)進入2025 首波里程碑年
202508 歐洲 HDV 充電「走廊化」加速
202508歐盟《AFIR》(Reg. (EU) 2023/1804)進入2025 首波里程碑年,對重型車(HDV)在 TEN‑T 網路的間距與功率有明確硬要求;8 月份,南歐首座兆瓦級(MCS)重卡站落地維羅納、營運商宣佈巴塞隆納—里昂走廊成形,另有瑞士實測**>1.1 MW**補能,均顯示「走廊化」從規範走向實務部署。
「走廊化」加速 本月要點(2025/08):
- 義大利維羅納的物流樞紐新開了一座重卡超快充站,單槍最高約 1.2 兆瓦(MCS=兆瓦級充電,Megawatt Charging System,由 Kempower 提供)。這種功率等級,司機休息 45 分鐘左右就能補進一大段里程;算是南歐最早的一批示範站。
- 充電營運商 Milence 宣布打通一條 巴塞隆納~里昂 約 700 公里的電動貨運走廊,在 Perpignan/Béziers/Malataverne 三個站點接力,系統支援事先訂位與動態排程,減少排隊、提高樁位利用率。
- 瑞士 Designwerk 的實地測試顯示,電動重卡在真實場景達到峰值 1,140 kW的充電功率,42 分鐘就補進 625 kWh(平均約 906 kW)。站點旁還放了BESS(電池儲能系統),先把電存起來、在充電尖峰時釋放,減少對電網的瞬間負載。
政策框架(AFIR)—與工時規範的連動:
- 駕駛工時與休息:連續駕駛 4.5 小時須休息 45 分鐘(可 15+30 分拆分),充電站必須在休息時段補入 500–800 kWh以銜接下一段 3–4 小時路程。(European Commission:Driving time and rest periods)
- AFIR 對 HDV 的指標(摘錄):
【氣候調適】
- 國內重要政策動態
中央政府今年積極推動「抗高溫調適對策」,以氣候變遷下日益嚴峻的極端高溫挑戰為核心,透過跨部門、跨領域合作,建構前瞻性的調適行動藍圖。具體作為包括:「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成立大會」,凝聚產官學研跨界能量;「從城市出發,一起體驗抗高溫行動展」,提升全民體感經驗與行動意識;「抗高溫涼適地圖(Cool Map)」,提供民眾即時避暑資訊與資源指引;以及最新完成的 114 年「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試辦,逐步建構制度化的高溫應變模式。
114 年 7 月 22 日,政府完成首次「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試辦,模擬雙北地區連續三天高溫達 38 度(紅燈資訊)情境,並依據《試辦抗高溫調適演練手冊》進行跨部會協作。此次演練由交通部、氣象署、勞動部、衛福部、農業部、水利署、能源署、教育部、文化部、金管會、原民會等 15 個中央部會及臺北市、新北市政府共同參與,著重於即時調適措施與跨部門協力。
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啟動的重點措施包括:
環境部:調度清潔隊,強化補水、防曬及巡查機制,並關懷資收戶。
勞動部:督導地方勞檢機構加強高溫作業檢查,並推廣防護指引。
衛福部:動員醫療體系與社福機構,提供高風險族群關懷與電解質補給。
農業部:指導農會與試驗單位落實農作、畜禽防熱措施。
交通部:台鐵、高鐵、高公局監測設施狀況並進行巡檢。
經濟部:強化節水宣導,確保水資源及電力調度穩定。
教育部:指導學校調整戶外課程,保障學生安全。
文化部:監測文化資產場域溫濕度並加強通風。
金管會:協調保險業啟動快速理賠及關懷機制。
原民會:透過健康站強化原住民族群防熱宣導。
臺北市政府:啟動灑水車降溫、社福關懷與教育系統應變。
新北市政府:推動農漁會防熱措施、灑水降溫、獨居老人關懷及醫療服務。
目前高溫尚未納入《災害防救法》天然災害範疇,缺乏法定應變與資源調度依據。因此,本次演練以「氣候變遷下的即時調適行動」為定位,凸顯其預防性、協同性與前瞻性特質。此試辦不僅檢視極端高溫來襲下的中央與地方協作模式,更意在推動高溫因應政策逐步制度化,形塑具韌性的氣候調適生態體系。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建置了 「調適應用專區」,以提供多元、系統化的氣候調適知識與工具,協助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從入門到進階,乃至地方政府與中央部會,都能找到合適的資源來規劃因應策略。此專區依據使用者層級與應用情境,設計了四組核心內容,分別是 調適新手、調適行家、在地高手與領域達人,讓氣候調適的概念能夠循序漸進地落實到政策與行動之中。
調適新手|入門知識
「調適新手」模組專為初次接觸氣候調適的使用者設計,透過整合性的知識資源,帶領使用者快速理解氣候變遷調適的基本概念、類型以及相關平台連結。這裡不僅解釋了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還釐清了減緩與調適的差別,並探討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否早已進行了某種形式的調適,以及防災與調適的差異。此外,也會說明什麼是氣候變遷風險,協助初學者從根本上建立完整的認知,作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調適行家|進階探索
「調適行家」模組針對研究者與專業人員,提供更全面的進階資源,涵蓋政策法規、風險評估、調適工具及實務案例等多面向內容。使用者可以透過危害與衝擊指標,快速掌握所關注地區未來的氣候風險,並利用風險快篩、危害指標圖與衝擊指標圖進行初步分析。進一步地,風險辨識圖臺、調適架構與調適模擬器則協助進行更完整的規劃與決策。此外,該模組也匯集了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調適知識,包括案例、示範、電子報、影片專區、專欄文章、名詞表與出版品,讓使用者能夠持續更新資訊並拓展視野。資料服務部分則提供多元的氣候資料介紹、資料商店與應用工具,支持不同層級的研究或政策需求;同時,使用者還能查詢氣候變遷相關的法規與政策資訊,如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細則及風險評估準則等,並進一步連結國內外調適平台與資料庫,獲得跨領域的支援。
在地高手|地方政府
「在地高手」模組則專為縣市政府設計,強調地方尺度的應用,提供在地化的快速風險初篩與調適架構。透過縣市內各鄉鎮的領域風險圖臺,地方政府能夠精準掌握地區特有的風險情境,並依循二階段六構面的介紹,逐步建構調適策略。此外,國際調適案例的引介,也能幫助地方政府參考國際經驗,發展適合本地的行動方案。
領域達人|中央部會
「領域達人」模組主要面向中央部會,強調跨領域整合,提供全國層級的調適資源。其內容涵蓋全台的領域風險圖臺,結合調適模擬器與風險辨識工具,幫助中央部會在制定政策時能以更全面的資訊作為依據。同時,也收錄了臺灣的調適案例,作為不同部會在規劃政策或推動計畫時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調適措施能與在地需求與國際趨勢接軌。
0722 Navigating Climate Watch Data
Climate Watch 是一個開放數據平台,旨在為各國政府、研究人員與決策者提供強大的氣候數據與洞見。平台整合了數十個資料庫,讓使用者能夠輕鬆查詢、分析並比較各國在《巴黎協定》下的氣候承諾與進展。其目標是協助各國擬定和評估短期與長期的氣候行動,以達成減緩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目標。
其核心功能涵蓋:國家層級檔案以呈現各國氣候行動、排放與脆弱性概況;超過 150 年的歷史溫室氣體數據,涵蓋所有國家、部門及氣體種類;以及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長期策略(LTS)與淨零目標等全面性承諾資料。此外,平台亦將 NDC 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系統性映射,揭示氣候行動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聯。為支持未來情境分析,Climate Watch 提供主要排放國的情境模擬數據,並透過部門檔案呈現不同部門的進展與風險脆弱性。同時,其內建的視覺化工具允許使用者建立並分享自訂的數據圖像。
以NDC-SDG連結為例,該部分確定國家國家確定貢獻(NDC)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和需求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之間的潛在一致性。 分析涵蓋2021年5月之前提交的NDC。下圖為第十三項氣候行動。可以一目了然了解各國家狀態,點擊國家則會連結至該國之NDC,並且以螢光筆標注與該項SDG相關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