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731 蘇格蘭政府_ Grangemouth產業公正轉型計畫:商業與法規政策影響評估
Grangemouth產業公正轉型計畫是蘇格蘭政府首份以地方為本位的公正轉型計畫,旨在以對勞動力和在地社區正向、公正的預期成效,引導Grangemouth產業聚落在煉油廠關廠轉型後的去碳化及長期發展。計畫草案共提出21項短、中、長期的公正轉型行動,並於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間對此舉辦公眾諮商。此21項行動的成效後續將透過計畫中的監測與衡量框架追蹤,但為了辨識其對企業的潛在衝擊,蘇格蘭政府也做了一份計畫的商業與法規政策影響評估(Business and Regulatory Impact Assessment,BRIA),於7月底公布。
報告首先辨識出在Grangemouth產業聚落將受影響的產業包括能源、廢棄物管理、物流、藥品、製造、農業、教育、石化及精細化工;企業部分除了列出所有在該產業聚落營運的公司外,亦特別匡列僅在Grangemouth運作的企業。在經過與各企業的意合後,報告彙整出公正轉型計畫對在地企業的潛在正面效益與負面衝擊。
正向效益包括:產業聚落內既有廠區間更為有效的協調;提升該地區對潛在投資的吸引力;更有效率且可及的監管;就業機會的增加;增強企業與當地社區的凝聚力。
潛在負面衝擊則有:經強化的減碳措施可能導致營運成本上升;企業參與研擬公正轉型計畫行動的途徑複雜;氫能、生質燃料等轉型商品的製造可能對員工帶來健康與職安上的風險等。
報告另外對中小企業的衝擊與因應、公正轉型計畫對蘇格蘭循環經濟路徑的貢獻、產業競爭力評估、公共運輸的協同效益等有所著墨。後續也會在Grangemouth公正轉型計畫執行與實踐的過程中,作為持續監管和評估政策成效的依據。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0814 Nature Communications_確保能源轉型為勞工公正轉型所需克服的五大關鍵挑戰
美國知名環團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EDF)經濟學家Luis Fernández Intriago與前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秘書長Sharan Burrow等人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評論文章,指出要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確保勞工的公正轉型,目前所遭遇的五大挑戰及精進建議,簡略整理如下:
【挑戰一】因轉型而流失的工作與新興綠色工作間僅有少部份重疊
儘管在全球能源轉型下將下增的綠色就業機會數量遠超過化石燃料產業(如國際能源總署2050淨零情境模擬顯示,將流失約500萬份化石燃料生產相關工作,但潔淨能源生產便將創造1400萬份就業機會,另外與轉型相關的能效、汽車製造與營建部門亦將額外創造1600萬份工作),新增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其區位分佈和出現時間皆未必能銜接化石燃料產業的就業規模縮減所帶來的衝擊。在受到衝擊的化石燃料產業勞工少有綠色產業所需之技能的情況下,許多勞工會選擇移轉至非潔淨能源相關的部門;印度煤業的經驗亦顯示勞工相對於薪資水準,時常是更重視就業安全的。
相對應的解方必須在與工會和勞工代表的協作下,涵蓋橫跨不同部門的再訓練,並將內容與在地機會對齊。長期的轉型政策應將氣候目標置於國家發展策略的中心,方能引導相關投資與教育資源的投入。有效的轉型更需正視權力不對等的問題,確保勞工和社區對於政策規劃具實質影響力。
【挑戰二】高收入國家的勞動市場解方未必適用於中低收入國家
各國間實踐複雜的勞動市場政策的制度與技術量能不一。如健全的勞工保護固然重要,但在發展中國家未經完善設計的法規可能因而導致非正式勞動人口的增加,而未能發揮原先保護勞工的初衷。
中低收入國家應研擬與自身脈絡相符的策略。世界銀行專為中低收入經濟體所設計的綠色工作指標便是一個好的範例;國際勞工組織等全球南北方可互相交流,分享勞動標準、社會對話、終結強制勞動等各方面經驗的平台,亦應在勞工公正轉型的關懷下持續擴張。
【挑戰三】傳統的勞動市場政策往往忽視非正式勞工的需求
非正式勞工佔全球勞動人口的60%,在低收入國家更高達90%。雖然其佔比在高碳排產業中會低一些,但非正式勞工在社會保護、薪資水準、工作條件、教育與訓練資源的可及性和受資方剝削的脆弱度皆劣於正式勞工。應透過教育體制、社會安全網的全面強化和現金移轉支付(cash transfers)、保障就業等創新政策增強對非正式勞工的支持。另外如阿根廷的非正式勞工組織,是在轉型相關的決策機制中,如何納入非正式勞工觀點的潛在模式之一。
【挑戰四】以地方為本的產業政策時常成效不彰
針對經濟困難地區的振興政策(如台灣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具體成效參差不齊,多難以創造持續性的就業機會或刺激長期經濟成長。應以多維度的視角,透過策略性的產業政策帶動在地就業機會,創造新興產業深根在地的有利條件;如利用哈佛大學成長實驗室(Growth Lab)的Greenplexity工具辨識綠色供應鏈機會。免費的技能提升與再訓練計畫對於協助勞工取得新興工作和縮小地域性和技能差距,也是至關重要的。
這些政策的成效取決於治理架構的包容性:勞工和社區是否擁有真正的決策權。像是越南就要求雇主在企業改組時必須諮詢工會,並支持企業內部的再訓練;西班牙的公正轉型策略和其治理架構則是將工會、各級政府和社區皆納入轉型規劃的過程。
【挑戰五】必要政策的實踐需要顯著的財務資源
勞工技能再造、強化社會保護、經濟多元化和基礎建設的發展皆需要顯著的公共資金;但政府預算的彈性往往受到公共債務、相互競爭優先權的各項措施、財務波動性的限制。因此,碳市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s)、多邊開發銀行的氣候專門融資皆是國際合作的創新作法,但尚未提供足以驅動經濟轉變的誘因。多份針對南非JETP的研究便指出,融資機制必須解決社會經濟層面上對煤炭的長期仰賴,而非侷限於技術上的能源系統改變。再者,這些機制也必須反映諸如關鍵利害關係者的參與和勞工權益保障等對社會正義的關懷。
0820 世界銀行_印尼脫煤轉型脆弱程度之空間分析
為理解印尼脫煤轉型的潛在衝擊,世銀集團的全球社會發展處的研究以暴露程度(區域內是否有可能受負面衝擊的資源、基礎設施與資產)、敏感性(煤炭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在區域或社區的社會經濟影響力)與調適量能(區域、社區或家戶面對轉型,減輕潛在損害、利用機會或因應衝擊的能力)三大維度,構成脫煤轉型脆弱度指數(Coal Transition Vulnerability Index);並將其套用於全國15座城市、28省份和90縣(regencies;kabupaten),以辨識轉型過程的衝擊熱點。
其三大維度所使用的指標如下表:
種類 | 指標 |
暴露程度(Exposure) | |
礦場 | 營運中的煤礦總數 |
煤炭年開採總量(百萬噸) | |
平均礦齡(年) | |
2022-2035煤礦總產量變化(百萬噸) | |
電廠 | 燃煤電廠總容量(MW) |
燃煤電廠距離退役年線之平均值 | |
敏感性(Sensitivity) | |
礦場
|
煤礦勞工總數 |
煤礦勞工總收入 | |
2022年煤礦總收益 | |
煤礦地區生產總值(GRDP) | |
仰賴煤礦的村莊數量 | |
煤炭碼頭數量 | |
燃煤電廠容量 | |
電廠 | 燃煤電廠勞工總數 |
燃煤發電地區生產總值(GRDP) | |
調適量能(Adaptive Capacity) | |
扶老比 | |
人類發展指數(HDI) | |
村莊發展指數(IPD 2018) | |
經濟多樣性指數(各部門勞動力) |
綜合CTVI指數顯示,東加里曼丹(East Kalimantan)、南加里曼丹和南蘇門答臘(South Sumatra)省因當地就業結構、經濟活動與地方收入皆高度仰賴煤礦開採,整體脆弱度最高。其中南蘇門答臘更面臨區域內煤礦及燃煤電廠退場的雙重風險。由於此研究亦將為特定工業區供電的自備燃煤電廠納入範疇,所以如巴布亞(Papua)等傳統上與煤炭較無直接相關的地區亦顯示為潛在衝擊熱點,凸顯經濟多樣性有限和調適量能低落所帶來的脆弱度。這凸顯了整體經濟的相互連結性以及轉型衝擊擴散至主要煤炭產業以外地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