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於9月23日在紐約氣候週舉辦「「亞太氣候承諾,積極NDC─強化國家韌性」,論壇吸引近30位觀眾,並邀請亞洲氣候非營利組織「氣候解決方案」(Solutions for Our Climate,SFOC),以及獨立公共政策智庫「澳大利亞研究所」(The Australia Institute)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台灣、韓國與澳洲國家自定貢獻(NDC)3.0制定過程的最新進展。
即將於11月在巴西舉行COP30的焦點,正是要求各國提交2035年新的減碳承諾。然而截至目前,僅有30餘國完成繳交,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21%。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大會前夕呼籲,各國必須在9月24日氣候峰會前提出新的NDC,並強調承諾應當「明確、可操作」,更重要的是「政策目標與實際行動必須一致」。
總部位於韓國的非營利組織「氣候解決方案」(SFOC),由能源市場與政策總監Gahee Han在會中分享了韓國最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進展。韓國身為全球第14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目前正研擬四種2035年減碳情境,幅度介於48%至65%之間,並可能將最終目標設定為相較2018年減排61%。在最具雄心的路徑中,韓國將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由目前的6%提升至2035年的65%,同時全面淘汰燃煤電力。Han表示,61%的減排目標具可行性,不僅能展現韓國在亞洲的氣候領導力,更能藉由投資新興低碳技術,推動能源轉型與產業創新。
澳洲方面,「澳大利亞研究所」策略總監Leanne Minshull則指出,澳洲是全球第三大化石燃料出口國,雖積極透過公關操作塑造氣候行動形象,但其政策與實際作為卻矛盾重重。今年9月,澳洲政府發布首份《國家氣候風險災害報告》(National Climate Risk Assessment),揭示該國將面臨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卻同時批准Woodside西北陸架天然氣專案延長營運至2070年。Minshull直言,僅靠再生能源發展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澳洲必須同時正視並削減化石燃料出口所造成的排放。
至於台灣,雖已提出2035年較2005年減碳38% ±2%的目標,但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總監趙家緯指出,該目標在與淨零路徑一致、部門具體策略、治理問責以及公正轉型等方面仍有不足。他建議,台灣應將2035年減碳幅度提升至52%,並加速再生能源及產業低碳技術部署,才能展現政策可信度並回應國際社會對氣候承諾的期待。且其強調雖然日前賴總統將強調「臺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極端氣候及威權體系兩大挑戰」,而台灣日前提出的NDC3.0草案中,韌性一詞亦出現13次,但由於上述不足,NDC 3.0實難達到同時能源、經濟、氣候韌性的三重效益。因此需要從更積極的NDC 3.0 ,不只是減量目標的提升,亦代表著更高的能源自給率、更強健的電網韌性、更廣泛的分散式能源系統等角度,促使各界對於氣候政策的支持。
而在美國川普總統於聯合國大會演說時提出「氣候變遷是個最大的騙局」之時,擔任論壇主持人的氣候與安全中心Erin Sikorsky 執行長詢問三國講者此新的國際情勢對於各國的影響,澳洲與韓國代表強調目前氣候政策並未受到影響。如SFOC的Gahee Han指出由於氣候訴訟的成果,在行政與國會均成為推動更積極減量政策的動力,如新任氣候、環境與能源部長都規劃將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由72GW提升至100GW ,而趙家緯總監指出川普攻擊再生能源發展的言論,在台灣亦見相關報導。但藉由強調歐盟碳關稅機制明年仍照舊實施、蘋果電腦維持2030年碳中和承諾等方式,鞏固台灣各界對於推動淨零的支持。
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由非營利組織「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主辦,今年吸引近千場活動、超過十萬人參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氣候行動交流平台之一。今年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為第二年參與此次全球氣候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