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902_SK, GS warn investors of pro-labor law’s impact on petrochemical sector
南韓石化業巨頭敦促投資人為修訂後的親勞工法案——《工會與勞動關係調整法》修正案(又稱為工會法或黃色信封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做好準備,該法將於明年生效。(不熟悉南韓黃色信封法修正案的人,可先到理律的網站閱讀該法案修正重點)
8月份,南韓政府要求石化業者在今年年底前提交自救計畫,以便在後續的石化業重組方案中,申請監管鬆綁與財務支援(韓國前十大石化企業已同意削減輕油裂解產能( NCC),以因應中國與中東供給過剩所造成的持續不景氣)。
韓國第二大財閥 SK 集團的控股公司 SK Inc.指出:「國會通過的黃色信封法,可能會影響石化業的重組與精簡工作,因為該法賦予勞工『抗議影響工作條件的經營決策』的正當性。這可能對石化產業的重組造成負面影響,並波及 SK Geo Centric 所處的營運環境」。GS Energy(GS Caltex 的母公司,後者為煉油商,同時經營輕油裂解業務),也表達了類似的憂慮,GS Energy 表示:「產業重組仍處於早期階段,目前難以評估修訂後的《工會法》對石化產業的影響。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 GS Caltex 獲利的波動性增加,並可能對我們的盈利能力與財務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
外界擔心工會法修正後的重組節省成本將受限,因為裁減人員將變得更加困難。一位石化業界人士指出:「隨著黃色信封法生效,工會如今擁有法律依據,可隨時對裁員決策提起訴訟。」新法還允許分包勞工直接與委託企業談判。鑑於該產業對外包高度依賴,石化公司可能面臨與分包勞工的衝突。
韓國化學‧紡織‧食品產業工會已經威脅,若政府與企業拒絕保障石化勞工(包含外包勞工)的工作,將發動抗議。該工會表示:「政府與企業必須確保重組不會危及正式與外包勞工的生計。我們將持續發聲,為石化勞工的工作保障而奮鬥。」
0923_SSAB achieves IEA threshold for near-zero CO\2\e emissions steel
SSAB Zero 鋼材採用 HYBRIT技術所生產的氫氣還原鐵製成,成為全球第一個符合國際能源署(IEA)近零鋼標準,以及「先行者聯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FMC)門檻的近零碳排鋼材。這一里程碑的宣布是在GE Vernova 年度風能供應商大會上發表的,雙方公司表示該產品將應用於 GE Vernova 的陸域風電。
SSAB Zero 鋼材已進入商業化,於 SSAB 位於美國愛荷華州的工廠生產,使用再生廢鋼、無化石電力、生物煤、再生天然氣,以及氫還原鐵。
FMC 計畫負責人 Noam Boussidan 表示:「先行者聯盟對於兩家成員公司能實現鋼鐵減碳的商業化解決方案深感鼓舞。SSAB 的成就展示了產業轉型,而 GE Vernova 的採購領導則加速了其影響力。」SSAB Zero 鋼材將運用於全美各地的 GE Vernova 風力發電機組。
SSAB 美洲區總裁 Chuck Schmitt 表示:「這項技術突破代表了我們的市場領導地位。SSAB Zero 讓我們的客戶能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推進他們的永續目標。我們與 GE Vernova 的合作,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清潔能源以及國內鋼鐵價值鏈安全的承諾。」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0605_國際低排放鋼鐵標準聯盟LESS: ResponsibleSteel and LESS aisbl Urge Robust, Scrap-Conscious Approach to Effective European Steel Decarbonisation
ResponsibleSteel 跟 LESS 六月合作發布了政策建議書,針對European Steel and Metals Action Plan呼籲之後的自願碳標籤依循目前IEA跟他們自有的架構,設定依照廢鋼投入比例的低碳鋼標準。以下是CHAT-GPT協助整理的摘要+FAQ,以及兩者的低碳鋼標準:
- 低碳鋼的標準:「鋼鐵減碳階梯」(Steel Decarbonisation Scale)
該報告主張,以 鋼鐵減碳階梯(Steel Decarbonisation Scale)取代單一碳足跡或產品生命週期分析(LCA)作為「低碳鋼」的標準:
- 兩個主要評量指標:
- 溫室氣體排放量(GHG emissions)
- 原料來源比例(廢鋼 vs. 鐵礦石)
- 目的:避免企業僅透過使用更多廢鋼來「綠化」產品,進而掩蓋其在基礎減碳技術上的落後。
- 分級制度: ResponsibleSteel 和 LESS 都提出了多層級的減碳進展等級(Progress Levels 1–4),以更精確且公平地呈現減碳成效。
- 優勢:a. 鼓勵全生產鏈減碳(包括礦石煉鋼和廢鋼煉鋼)b.中立技術與貿易友善(WTO合規)c. 適用各類產品與生產技術(如BF-BOF, EAF, DRI, H2-DRI)
- 廢鋼使用的標準與限制:報告指出廢鋼供應量存在結構性上限,不應以「提高廢鋼比例」作為主要減碳標準。
- 全球現況:雖然鋼鐵回收率高達85%,但因產品壽命長(平均35年),目前僅能滿足全球新鋼需求的32%。即使至2050年,IEA估計廢鋼最多也僅能供應46%的鋼鐵需求
- 歐洲情況:歐洲回收率同樣高,EAF產能擴充預計自2030年起導致區域性廢鋼短缺。報告強調,廢鋼已被全面利用,再分配不會減少總排放量
- 建議:在標準設計上,不得忽略廢鋼的供應限制,應鼓勵改善基礎煉鋼製程的減碳技術。
III. 針對歐盟的呼籲與建議:報告呼籲歐盟採用鋼鐵減碳階梯作為政策與標籤制定的依據,以支持真正的鋼鐵減碳。
- 優先建議:
- 納入「工業去碳加速法案(Industrial Decarbonisation Acceleration Act)」下的自願性標籤設計。
- 用於「Lead Markets」建構,以降低減碳投資風險。
- 與公共採購(Public Procurement Directive)及生態設計法規(Ecodesign)結合。
- 歐洲優勢:擁有全球十大產鋼國中碳強度最低的電網 & 長期在低碳電力與鋼鐵技術上有政策與技術投入。
- 總體呼籲:採用更務實且科學的標準,以避免「碳洩漏」與錯誤激勵(例如過度競爭廢鋼),真正推動歐洲與全球鋼鐵產業的低碳轉型。
- 常見問答(FAQs)
Q1:鋼鐵減碳階梯會懲罰使用廢鋼的業者嗎?
A:不會。鋼鐵減碳階梯對廢鋼的使用完全中立。減碳表現較好的等級,來自兩個方面:使用廢鋼製鋼時,每噸排放更低的溫室氣體;以及/或使用鐵礦石製鋼時,每噸排放更低的溫室氣體。 這種雙軌減碳(dual decarbonisation)理念也獲得英國結構工程師協會(IStructE)的支持。P.S. 「不管原料是廢鋼還是鐵礦石,重點在於煉鋼過程的碳效率高不高。」
Q2:鋼鐵減碳階梯如何做到技術中立並符合WTO規範?
A:該階梯適用於所有鋼鐵生產路徑,無論原料是來自廢鋼或鐵礦石,也無論使用的技術是高爐(BF)、直接還原(DRI)、電解還原,或精煉階段是氧氣轉爐還是電弧爐(EAF)。
此外,它同樣適用於「長鋼」與「扁鋼」產品。這與僅依碳足跡或生命週期分析來訂標準的方式不同,後者通常需為不同技術或產品類別設置不同門檻。
Q3:廢鋼未來供應量會增加——為何說廢鋼供應仍有限?
A:隨著過去35年(特別是中國)的鋼鐵生產與消費增加,將來的確會有更多廢鋼進入市場。worldsteel 預估,製鋼所用廢鋼量將從2024年的約5億噸提升至2050年的約9億噸。但同時,對新鋼的需求也會增加,預期到2050年將達每年約25億噸。因此,即使供應增加,廢鋼仍會被充分利用,不需要額外補貼或激勵。
Q4:為何有時偏好(礦石來源)碳足跡較高的鋼材,而不是(廢鋼來源)碳足跡較低的鋼材?
A:這看起來違反直覺,但原因在於目前的廢鋼回收率已高達85%,且已幾乎被全面利用。當廢鋼已被充分利用時,將更多廢鋼分配給某個產品或客戶,就代表其他產品或客戶能分配到的廢鋼變少。因此,總體碳排放不會因此減少,只是分配發生改變。此時,更重要的是各種煉鋼製程的減碳能力,這正是減碳階梯所要衡量的重點。
Q5:歐盟出口廢鋼是否表示其內部沒有完全使用這些資源?
A:不是。歐洲出口廢鋼——但這些廢鋼仍然被用於製鋼。事實上,廢鋼能夠被廣泛國際貿易,反映的是其價值與全球的需求強勁。 不過,鋼鐵減碳階梯將有助於促進在歐洲本地使用廢鋼,因為歐洲的電力碳強度較低,並且在鋼鐵減碳技術上已有大量投資。
- 其他補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