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
9/15 澳洲國家調適計劃摘要
澳洲政府近日發布《國家調適計畫》,該計畫提供全國性框架,聚焦於氣候實體風險,並提出三大原則:精準性(針對重大與脆弱群體風險)、循證性(以成本效益與可衡量成效為基礎)、協作性(強調跨層級與包容性)。
計畫將氣候適應分為四個步驟:理解與評估、優先排序與規劃、適應與回應、監測變化。責任分工方面,澳洲聯邦政府負責領導與資產管理,州與領地推動政策落實,地方政府強化社區韌性,企業與家庭需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免受氣候影響。
行動重點涵蓋七大系統,包括經濟金融、基礎設施、自然環境、產業與糧食、健康社會、社區及國防安全,並連結11項優先風險。計畫亦納入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的文化需求。
相較之下,台灣《國家氣候調適行動計畫》規劃 八大領域:災害、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海岸、能源、產業、健康,目前並未另設有「原住民」專章,而是將原住民族相關課題納入既有領域中處理。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9/22 Nature_私人部門對氣候變遷調適的投資 (陳欣)
本研究分析近 30 萬家企業在五個沿海地區的氣候調適投資(CCA investments),研究強調,政策制定需兼顧部門差異與經濟回報特性(誘因、補助),以促進私部門與公共部門協同合作,提升社會整體的氣候韌性。
以下圖表為2017/18–2020/21 年間,不同部門在各地區的調適投資,縱軸為調適支出與該部門的區域營收貢獻的比值。結果顯示,農業部門調適投資金額占整體營收的比例最高,特別是在印尼爪哇(ID-J)這個幾乎每年都遭遇洪水的氣候熱點更為積極;而交通、建築與公用事業等具系統性影響的部門投入的資源則相對較少,每個區顯示不同的比例。以公共事業為例,所有部門中其對於區域營收中的貢獻最高,不過在美國南部(US-T)與美國東部(US-F)的調適投資就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投資比例在所有區域中最高,後者則明顯偏低。
而後研究近一步探討調適投資對地區營收的影響,以下圖片橫軸顯示不同的部門( a 圖)或地區( b 圖),縱軸顯示地區總體營收對私部門氣候變遷調適投資的彈性(elasticity),指當私部門的調適投資增加 1% 時,地區總營收平均會隨之增加多少百分比。
結果顯示,在大多數產業部門與地區,調適投資與營收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以部門別來看,建築業、運輸業以及教育與社會服務業等的投資效益最為明顯,每增加 1% 投資,營收可增加約 0.37% 至 0.49%。相比之下,公共設施服務業與其他服務業的回報幅度則相對有限。從地區別來看,美國、印尼與瑞士皆呈現明顯的正效應,其中瑞士的回報幅度最高,達到 0.40%,而荷蘭則是唯一出現負效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