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報告摘要】
Bloomberg 0724_The Cost of Decarbonizing Industry is High, But Within Reach
(以下僅摘錄鋼鐵與石化業內容)
工業碳排量必須從 2030 年開始大幅下降。許多鋼鐵、鋁和石化產品的淨零生產成本溢價約為 50% 或更低,其中一些路線在更遠的未來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這低於永續航空燃料或其他難減排行業的溢價,並且對大多數最終用途產品的價格影響很小。整體而言,仍需要綠色溢價、碳價格或補貼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確保新的清潔產能可以盡快上線。
在鋼鐵業,到 2030 年,清潔燃料的成本下降、歐洲的碳價格和美國的補貼等,意味著一些淨零鋼鐵生產可以與成本最高的高碳排製程競爭。平均而言,在2030 年,綠色鋼鐵的生產成本將比現今生產路線高出66%,到2050 年則降至39%,因此和建造新的煤基高爐相比,可以成為具有競爭力的選擇。天然氣-直接還原鐵製程已經比煤基高爐便宜,並且可以比高爐用更低的成本導入碳捕獲。
當地資源對綠色鋼鐵的生產成本有很大影響,在中國和南美州,氫成本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到 2030 年,建造新的氫基鋼廠比在現有煤基高爐上改造、裝設碳捕獲更便宜。在日本,在現有高爐上使用碳捕獲則是成本較低的選擇;對於廢鋼回收再利用的清潔製程而言,決定成本的是廢鋼價格,而不是電價。如今廢鋼供應鏈發達的地區可以生產廉價的綠色鋼鐵(次級鋼鐵)。至於電解,仍是一項早期技術,需要時間才能規模化,該技術到了 2030 年仍然昂貴。
在石化業,由廢食用油製成的生質輕油是化石原料的直接替代品,但價格更高且供應有限,而以化學方式回收塑膠廢棄物來製成輕油是成本最高的原料選擇。這些原料需要裂解以生產用於製造塑膠的乙烯、丙烯和芳香烴,這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的新型電動裂解裝置或旋轉動力反應器(rotodynamic reactors ),或使用藍氫或使用碳捕獲的裂解裝置來完成。到 2030 年,綠色石化產品的生產成本平均將增加 45%。不同原料的成本差異很大,只要 CO2運輸和儲存可用,使用化石燃料所生產的輕油(透過碳捕獲減少其碳排)始終是成本最低且最具擴展性的選項。生物基輕油和回收輕油昂貴且難以大規模生產,BloombergNEF預計這些原料會混合應用到輕油裂解裝置中。
電氣化裂解製程在歐洲是一種流行的選擇,那裡有幾個試點項目,該技術還具有額外的優勢:在能源和原料使用方面更有效率。在北美已有既存的CO2管道和儲存地點,石化生產商將重點放在碳捕獲和藍氫,這些工廠可以利用成熟的技術更快地佈局淨零生產。
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RE100 Ambitions and South Korea’s Yongin Semiconductor Cluster
SFOC近期針對其國內的半導體業者(三星電子與龍仁的半導體聚落)出了一份短報告,以下簡單摘要:三星電子作為韓國最大的電力消耗者和第八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雖然已承諾2050淨零排放和RE100,但它的客戶(蘋果、微軟等)均承諾要在2050年更早之前達到範疇三的100%減排,這代表三星電子可能面臨著加速去碳化的目標壓力,然而三星目前在這部分的進展落後,相較之下,台積電已承諾2040RE100且已和Orsted沃旭簽訂了長期供電協議(PPA)。
韓國的龍仁半導體工業聚落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園區,將在 2040 年代末期全面投入營運。該處的半導體生產計畫可區分為兩部分,一為由SK海力士牽頭,計畫投資約120兆韓元(9200億美元),基礎設施工作於 2023 年初開始,晶圓廠建設將於 2025 年開始,預計 2027 年投入營運;另一部分由尹錫悅政府領導的(尖端)系統半導體區,正在三星電子的巨額投資下開發,投資總額高達300兆韓元(2.3兆美元)。目前正處於規劃階段,基礎設施工程預計將於 2026 年底啟動。
一旦全面投入營運,僅系統半導體聚落就需要約 10GW的額外電力,該聚落的能源路線圖包括:
- 短期:新建 3 GW 液化天然氣發電廠。
- 中期:利用正在興建的東海HVDC輸電線路連結新的燃煤電廠與首爾都會區。
- 長期:為即將建成的核電廠和再生能源電廠開發新的輸電線路。
然而,這種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與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韓國領先企業對RE100的承諾不一致,韓國主要工業計畫對化石燃料的持續依賴也凸顯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擺脫化石燃料的困難。此損害了國家和三星的環境目標及經濟競爭力。
隨著蘋果等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客戶致力於供應鏈脫碳,韓國企業在採用清潔能源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 SFOC 分析,三星預計龍仁工業聚落每年生產 3170 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因碳排相關法規而產生的額外成本可能會讓三星損失高達 20億美元。對此,SFOC呼籲韓國政府必須解決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大力投資再生能源。政府和產業領導者需要優先考慮再生能源投資,並確保新的開發案符合國家的碳中和目標。
【外媒】
0806 Time to Retire ‘Hard to Abate’ as Climate Solutions Become More Affordable
這篇文章討論隨著能源技術的進步,如再生能源、電動車和綠氫,如何使這些解決方案變得更經濟可行和易於取得。這一成本變化對氣候策略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在以前被視為難以減碳或昂貴的減碳領域,如重工業和長途運輸。
文中指出,隨著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下降,即使是這些「難減排」(hard to abate)的產業也可以且應轉向淨零排放。例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成本在過去十年大幅下降,使其具備與化石燃料競爭甚至更低的價格。此外,由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在工業製程和重型運輸中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也變得越來越可行。
這種新的經濟現實意味著在這些部門拖延行動已經不再可接受。文中呼籲採取更積極和全面的氣候減緩措施,所有經濟部門都應迅速去碳化,包括那些以前被視為具有挑戰性的行業和運輸模式,應加速部署清潔技術。
此外,文章強調了政策支持在推動這一轉型中的重要性。政府需要實施鼓勵各部門採用清潔技術的政策,包括碳定價、綠色能源補貼和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法規。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克服減碳的經濟和技術障礙。
文章強調:現在是重新思考氣候策略並放棄「難減排(hard-to-abate)產業」此術語的時候了,該術語無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氣候挑戰,甚至讓業界以這句話作為不行動的理由。Liebreich Associates的CEO認為,改使用「可負擔的減排(affordable to abat)」一詞更為合適 。隨著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下降,現在有可能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追求淨零排放。這一轉變需要公共和私營部門共同努力,加快清潔解決方案的部署,確保所有行業都能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做出貢獻。
0815 US turns against plastic producers, boosting hopes for ambitious treaty
經過兩年的觀望後,美國政府表示將支持推動全球塑膠公約,以限制塑膠生產,而不僅僅是鼓勵回收等措施。在此之前,美國一直站在沙烏地阿拉伯一邊,主張該條約應專注於回收利用,而限制生產的措施應由各國自行決定。美國也是G7成員國中唯一沒有加入「停止塑膠汙染的雄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 to End Plastic Pollution」的國家。
美國立場的改變也引起了塑膠產業主要貿易協會——美國化學理事會(ACC)的憤怒。ACC執行長Chris Jahn 表示,白宮屈服於極端非政府組織的意願,並且背叛美國製造業。他警告說,參議院可能會阻止美國加入反映這一新立場的塑膠條約。但環保人士對此反應正面,來自NGO 環境調查局的律師Tim Grabiel表示:這有可能挽救艱難的(塑膠公約)談判,他也呼籲美國更進一步,承諾在 2040 年將原生塑膠的產量削減 40%——這是盧安達和秘魯在去年 4 月最新一輪談判中提出的目標。
截至目前,塑膠條約已舉行了四輪會談,而第五輪,據說是最後一輪的會談將於11 月25 日至12 月1 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歐盟執委會指責「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拖延了談判進展。一些國家發起了名為「釜山之橋」的倡議,旨在就「減少塑膠產量」的目標達成協議,但美國尚未表示是否支持這項倡議。根據歐盟6 月份發布的一份摘要,全球塑膠公約應包括的詳細程度、其法律約束力以及支持政府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財務機制應是什麼等,各方面也存在分歧。有些國家希望設立一個新的專用基金,但包括海灣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則希望利用現有機構(如: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來引導資金。此外,加納還提議對塑膠生產徵收全球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