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台灣永續運輸推行上,常常能看將雙零(Vision Zero&Net-Zero)概念納入法律與政策制定,但對比國際,仍能看到台灣策略制定上的不足與失衡;本文以巴黎低碳排放區為例,探討以政府為主軸單位的投資情形與關鍵措施的推行層級。
永續運輸的雙零願景(Vision Zero與Net-Zero)
「Vision Zero零死亡願景」核心理念是「任何交通相關的死亡和重傷都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並明確指出,交通事故的責任不僅是道路使用者,還包括系統的設計者。
而在環境衝擊上,氣候行動重點便是要達到淨零排放(Net-Zero),因此交通系統亦須加快去碳化。由此觀之,永續交通的意涵,便是要同時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與淨零排放(Net-Zero)的雙零願景。
與運輸相關的永續發展指標又可分為不同階層,彼此環環相扣。資料來源:SLOCAT,2019 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還路於民提供
台灣在2023年8月20日,有了第一屆行人路權大遊行並喊出「Vision Zero」後,台灣政府跟進喊出2030年交通死亡人數下降30%,2050朝向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的目標,也因此催生出台灣第一部「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並於2023年12月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爾後還推出「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想解決步行空間問題。
除了法源,從投資面,我們也看到政府的因應為;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四年(112年至116年)共400億台幣,分年編列為;20、100、140、140億元。
但是這樣就夠了嗎?我們可以從國際其他城市獲得經驗,看看其他城市是如何推行永續運輸。
巴黎2050永續運輸政策的背景
巴黎於2018年發布《Paris Climate Action Plan 2050》,明確指出在2050年實現全面的碳中和,這需要城市在多個領域進行深度轉型,尤其是在交通領域:減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氣品質,以及推動再生能源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措施。
巴黎的低碳轉型策略強調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與改善,並透過減少車輛使用、增加綠色出行方式來達成這些目標。在此背景下,專用步行區和腳踏車道能夠支持低碳的主動運輸模式,因而成為巴黎實現運輸淨零目標的關鍵策略。
根據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統計,不同交通方式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有巨大差距。資料來源:ITDP,2021 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還路於民提供
巴黎運輸淨零的核心戰略:專用步行區和腳踏車道、戰術型都市應用
專用步行區和腳踏車道作為巴黎實現低碳排放的核心戰略,巴黎市政府旨在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推廣步行和自行車等低碳出行方式。這些專用區域不只提升了出行安全,也促進市中心的空氣質量改善。藉由過重新設計城市空間,不僅幫助巴黎達成減少碳排放的目標,還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這一策略,成為巴黎實現「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和「淨零排放(Net-Zero)」的關鍵。
2001年,為了改善巴黎的公共空間和街道設計,時任市長推動一系列改革,包括設立專用公車道、超過400英里的自行車道、知名塞納河沿岸景點禁行車輛和拓寬人行道至八公尺。2007年Vélib自行車共享系統正式推出。這些措舉成功改善巴黎城區碳排量;在2004年至2014年間巴黎交通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39%。
巴黎近年來發展永續運輸轉型的關鍵事件軸。資料來源:ITDP,2023 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還路於民提供
在2014年當選並於2020年連任的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在2020年COVID-19大流行時,抓準機會提出「15分鐘城市」願景,更進一步擴大臨時自行車道、步行區範圍。
她還推動2021—2026年自行車計劃,預計投資共2.5億歐元(約新台幣88.6億元)於主動運輸設施,此計畫已新建一條長逾400公里的腳踏車專用道,並將公共空間以「」的概念,新設兩萬個腳踏車暫時車位,計畫最終於2026年完成新建12萬個腳踏車停車位,自行車道網絡目標是達到總長1,500公里。
除腳踏車計畫,巴黎在疫情期間將教育設施轉為社區中心,並擴大校園和托兒所運營,為居民提供休閒空間。步行「學校街道」計畫,則因為支持學區安全出行而擴大其效益。如今,巴黎已改善多條自行車道、人行道和公車路線,適應兒童、學生和家庭需求。
這些以居民為中心的城市治理舉措,將政策制定權逐步分配給各行政區和其鄰里區長。這些舉措與機會之窗,也使巴黎贏得2023年永續交通獎(STA),成為全球交通轉型的典範。(延伸閱讀|2030年巴黎將成「無車城」 市長伊達戈:珍貴空間不該被汽車主宰!)
低碳排放區(Low Emission Zone)的實施策略與能力需求
成功的低碳排放區具備多種要素。資料來源:ITDP,2023 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還路於民提供
低碳排放區的策略組成包括:財政獎勵、街道重新設計、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停車和土地利用改革,以及加強對特定區域進入的控制。這些策略為低碳排放區的成功實施提供必要的基礎,尤其是在透過收費來支持其運作的情況下。若缺乏這些策略要素,效果將大幅減弱。
低碳排放區所需的策略與實施能力依照城市規模等級有所不同。資料來源:ITDP,2023 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還路於民提供
低碳排放區的目標是改善城市空氣品質,限制高排放車輛進入,並促進公共運輸和慢行交通的使用。以系統性要因來檢視整個系統,低排區管制的影響減少車輛後,能夠進一步減少空氣汙染、噪音、溫室氣體排放及降低道路傷亡,而上述現象往往是公共工程投資易被忽視的外部成本。
台灣借鏡:專用步行區和腳踏車道進入議程、引導投資
台灣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所提出的12項淨零關鍵戰略中,「運具電動化」屬策略七,然而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建置則僅被歸類為「淨零綠生活」策略十的一部分。
但國際常態將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建置作為主要策略,若從台灣交通轉型欲走向永續運輸的觀點來看,中央政府投資比重失衡;而於地方層級,由於地方政府於「淨零轉型自治條例」中缺乏對主動運輸的規劃,使得因此條例所成立的「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委員會」於職權行使上,缺乏相應法源依據與科學指標。
這不僅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也導致高於國際平均水準的交通傷亡,以及伴隨在台灣人身邊的「交通地獄」。筆者期許地方政府應透過氣候變遷應對推動會,建立更完整的指引,引導地方政府相關局處的道路與公共空間投資流程建置,並邀請公民團體等利害關係人,共同檢視道路品質,以符合國際永續運輸的指引。(延伸閱讀|人本城市第一步!趙家麟:路口全面改造,能挽回三分之二人命)
參考資料
- The Compact City Scenario – Electrified. (2021, December 8). 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 The Opportunity of Low Emission Zones(LEZ): A Taming Traffic Deep Dive Report. (2023, February 22). 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 SLOCAT (2019). Sustainable Transport: Critical Driver to Achieve the SDGs.
- Sustainable Transport Award (STA)-2023-Spotlight (Paris France Paris – Transforming PublicSpace to Serve the Public) Sustainable Transport Magazine from ITDP
- Moreno, C., Allam, Z., Chabaud, D., Gall, C., & Pratlong, F. (2021). Introducing the “15-Minute City”: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place identity in future post-pandemic cities. Smart cities, 4(1), 93-111.
- Un nouveau plan vélo pour une ville 100 % cyclable. (2024). Paris.
- 2023 STA Winner Paris, France Presents a Bold Vision for its Historic Streets. (2024, April 2). 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