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COP30 全球交工:TCAN 研究中心系列文章

11 月 COP30 大會以 Mutirão 為主題,強調全球攜手共同投入氣候行動的精神,也呼籲更多行動者跨越自身研究疆域,連結世界各地的夥伴、交流並匯聚力量。在這個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時刻,TCAN 研究中心也秉持「全球交工」的精神,以系列投書的方式將 COP30 的議題與台灣政策做對照,持續在國際交流和氣候行動中盡上一份力量:

全球氣候行動死當!45項指標全落後;南韓在COP30加入脫煤者聯盟,台灣何時要汰除化石燃料?

COP30落幕,脫離化石燃料進展仍受挫,全球氣候行動進展不足,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焦點。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limate Action Tracker)等單位合作組成的「系統變化實驗室」(Systems Change Lab),發布2025年度「全球氣候行動情勢報告」,針對全球在2030年前應達成的氣候目標,以45項關鍵指標評估當前進展;結果顯示,沒有任何一項指標達標…閱讀更多

能源議題迴響》 透過氣候兵推 強化能源安全與永續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初的一篇報導,引述8月時美國智庫針對台灣能源的兵推活動,指出在封鎖情境下,台灣的液化天然氣(LNG)庫存可能在11天內耗盡。國內外媒體相關報導多著重在台灣高度仰賴LNG的脆弱,然從其他資訊得知,兵推內容更涉及能源進口來源集中、電網遭受網路攻擊等議題,也建議台灣透過與美國簽訂能源合約分散供應鏈、LNG儲存多樣化,以及發展更多再生能源、鼓勵家用太陽能等。

經濟部曾表示,若國安危機升高,緊急命令下將可採取限電措施,僅保留三成民生與基本產業用電,屆時天然氣安全存量可延長至30天以上。

但是兵推應納入考量的要素不僅於此。氣候變遷不只對作戰環境,對能源系統也具有高度影響力。然而目前台灣進行的能源兵推中,卻很少考量到氣候的影響。無論是短期的極端天氣事件,或是中長期的汰除化石燃料趨勢,都會影響能源安全,應被納入兵推之中… 閱讀更多

COP30碳市場新趨勢:碳定價、巴黎協定第6條進展盤點,台灣該如何強化環境誠信?

COP30於11月10日在巴西貝倫揭開序幕,雖然本屆大會並未啟動《巴黎協定》第6條的正式談判,但碳定價依然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會議的討論重點包括《巴黎協定》第6條技術規則的推進、確保國際碳市場的高誠信,以及如何藉由市場機制促進氣候融資外,由巴西發起的「合規碳市場開放聯盟」(Open Coalition on Compliance Carbon Markets)也是本屆COP的一大重點,旨在充分運用合規碳市場,加速全球脫碳進程… 閱讀更多

國家氣候政策趨保守,COP30話題轉向「企業氣候轉型計畫」,這款新工具夯什麼?

當國家政策轉為保守,非國家行動者在氣候行動上的角色更顯重要。自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之後,全球監管機構、金融業者、公司等愈發重視企業的氣候轉型計畫(以下簡稱為轉型計畫), 也從最初的公司自願性報告,發展為在特定國家、一定規模以上的公司,如:歐盟、澳洲、印尼等,必須強制揭露。

今年COP30的周邊會議上,更有多方代表積極討論轉型計畫對防堵企業漂綠、投融資的風險管理,以及國家氣候目標的重要性,象徵著轉型計畫將邁入新階段——從單純的資訊揭露,轉為公私部門實現其氣候目標的支持工具…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