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簡介
相關文章
台灣產業減碳關鍵時刻:石化、鋼鐵與AI的轉型十字路口!
在全球氣候危機加劇、主要經濟體紛紛推動淨零政策的此刻,台灣三大排放產業——石化、鋼鐵與電子業(AI)——正站在轉型的歷史十字路口。這三個部門合計占我國製造部門近七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其減碳進程不僅關乎氣候責任,更攸關供應鏈安全與國家經濟韌性。然而,台灣的減碳政策仍以「個別產業」或「短期技術改善」為主, […]
2025 九月產業轉型新訊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902_SK, GS warn investors of pro-labor law’s impact on petrochemical sector 南韓石化業巨頭敦促投資人為修訂後的親勞工法案——《工會與勞動關係調整法》修正案(又稱為工會法或黃色信封法 […]
2025七月 產業轉型新訊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708_EU to set up Critical Chemical Alliance to secure supply chains 歐盟執委會將與歐盟成員國和化工產業合作,支持對歐洲工業供應鏈的關鍵化學品生產,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成立一個關鍵化學品聯盟(Critic […]
要減碳卻還修高爐?中鋼減排行動三大缺失
中鋼股東會將於6月19日登場,做為全台製造部門第二大碳排放源,推估明年碳費制度上路後,中鋼每年將繳納56億以上碳費,規模超過去年中鋼全年稅前盈餘。 中鋼是國內產業龍頭,更是在國際市場中代表台灣的鋼鐵大廠,除了應扮演減碳領航角色,引導產業鏈轉型;更應站在股東立場,積極回應淨零法規及減排要求,避免過度排 […]
2025 六月產業轉型新訊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619 Reuters Italy’s Eni launches demo plant for mixed plastic recycling (怡均整理) 義大利泛國營能源集團 Eni, 旗下的化工部門: Versalis ,推出名為「Hoop」的新技 […]
(環境資訊中心)製造部門目標2030年減量18% 社會溝通談鋼鐵、石化、水泥業困境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為了達成2035年減碳38±2%目標,政府各部會今年初提出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經濟部上週五(4日)辦理製造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的社會溝通會議。民間代表關注減碳政策工具,如何建立國內低碳市場需求,以及從源頭減少產能。 環團換算 減一噸碳大約要花5917元 經濟部 […]
2025企業永續追蹤報告
本報告分析 2024 年台灣四大永續獎的評選機制與得獎企業,在法規遵循與氣候績效上的表現,揭示永續獎評選機制中的漂綠漏洞及氣候行動不足的問題。報告透過三個案例指出,刻意隱匿資訊、揭露不實及長期排放污染的企業,仍能年年獲獎,且透過行賄撤銷違法紀錄,塑造永續假象遭起訴的企業,也沒受到撤獎或任何處置。凸顯 […]
解析台灣製造部門減碳之路:政策工具與旗艦計畫需如何補強?
賴清德政府於今年1月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公布了「國家減碳新目標」草案:相較於基準年(2005年),台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將從原本的減量24±1%強化28±2%,且規劃2032年減量 32±2%、2035年減量 38±2%。 為達成上述目標,六大部門將提出共20項減碳旗艦行動計畫,以加速氣候 […]
【聯合聲明】《2025 中鋼氣候績效評估報告》揭示中鋼轉型風險,呼籲訂定高爐退場時程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今日發布《2025 中鋼氣候績效評估報告》,針對中鋼公司於 2024 年度在氣候轉型與減碳作為上的整體表現進行系統性評估。報告指出,雖然中鋼在資訊揭露與碳管理制度方面有所進展,然而在核心減碳技術的佈局、資本支出規劃及氣候目標設定方面,仍未達到與《巴黎協定》1.5° […]
2025 中鋼氣候績效報告
淨零為中鋼無可迴避的挑戰 全球邁向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已成為政策與資本市場共識, 台灣亦於 2023 年正式將此目標入法,2024 年啟動碳費徵收制度。 作為我國第二大碳排放源的中鋼公司,2024 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達 1,875 萬公噸,若以每噸 300 元碳費計算,潛在成本將超過其當年稅前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