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今年5月正式成為亞洲第一非核家園後。緊接著台灣首次「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現場活動吸引破千人參與,並集結全台灣上百個跨領域、關心氣候變遷的民間團體共同響應,一起為氣候而走,展現台灣社會面對氣候危機的集體行動力與決心。
這次遊行以創新且低碳的方式進行,現場不設宣傳車,由節奏強勁、熱力十足的台北森巴鼓隊領隊。遊行標語以回收紙板由大家DIY製作,活動主舞台設計採用回收材料與天然植物素材打造,並在現場由參與者共同創作手繪超大遊行布條。全程活動不使用柴油發電機,而採用儲能電池系統,來自零碳電力供應,落實減碳、淘汰化石燃料,展現邁向永續能源支撐的社會轉型。
遊行路線穿越最熱鬧的信義百貨商圈,期待讓更多市民在週末逛街的同時,也能一同關注氣候變遷的緊迫與重要性。同時,遊行前 TCAN研究中心針對自身研究主題及遊行主題訴求結合,發表了共6篇投書,呼應本次活動核心精神。
雖然遊行活動已順利落幕,但關心氣候議題的行動不會停止。唯有持續努力,落實公民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守護1.5°C目標,打造具韌性的台灣。
✦ 1101氣候遊行主張什麼?加速「零死亡」與「淨零」的永續運輸轉型,擺脫行人地獄 文/利祐任
✦ 台灣產業減碳關鍵時刻:石化、鋼鐵與AI的轉型十字路口! 文/林怡均、方鈺宜
✦ COP30前夕,11/1為氣候而走:落實污染者付費,台灣不能再拖 文/林雨璇
✦ 實踐甜甜圈經濟學模型,推動地方氣候韌性發展 文/林韋翰
✦ COP30全球公正轉型政策有望進化,台灣國家行動計畫可否落實公正轉型2.0? 文/楊沛為
✦ 看得見的熱、看不見的責任:走出勞工抗高溫調適的困境,建構責任鏈 文/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