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在COP27看見工業去碳化的三大趨勢,與台灣淨零競爭力的隱憂


在COP27看見工業去碳化的三大趨勢,與台灣淨零競爭力的隱憂

By 林怡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趙家緯/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原文2022–11–29刊載於CSR@天下

雙11是消費者大量下單、創造碳排的網購節,也正好是今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的去碳化日(Decarbonization Day)。當全球大企業透過預購承諾,為淨零、低碳創造數兆美元新市場,且不斷從嚴改寫反漂綠定義,吸引歐美日韓等製造業加速提升脫碳技術,台灣的國際資訊落差,恐將影響淨零競爭力,被拒在氣候俱樂部的大門外。

此次去碳化日的重點之一是檢視COP26上各國發起的多項自願性協議 — 突破性議程(Breakthrough Agenda)、先行者聯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 FMC)、以及工業深度去碳化倡議(Industrial Deep Decarbonisation Inititive , IDDI,又稱為低碳公共採購倡議)的具體進展。

先行者聯盟成立於COP26會議期間,其中包括空中巴士、亞馬遜、蘋果及波音等知名企業。圖片來源/The White House flickr

這些協議特別聚焦在難減排產業(Hard-to-abate Sectors),諸如鋼鐵、水泥、貨運與航運,以及協助其脫碳的關鍵技術,例如再生能源(電力)、氫能、碳移除等。

本次COP27大會上,佔全球 GDP 50% 以上的各國政府,針對五大主題:電力、道路運輸、鋼鐵、氫能和農業,訂定未來一年內的優先行動方案。其中,與鋼鐵跟氫能有關的項目有:

  • 針對鋼鐵、氫氣、電池訂定通用的低碳/近零排放定義與標準,以引導數十億英鎊的投資、採購和貿易,確保可信度和透明度。
  • 加快部署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至少 50 個大型淨零排放工廠、100 個氫能項目及跨境的電網基礎設施等。
  • 善用數十億英鎊的公私採購、基礎設施支出,刺激全球對綠色工業產品的需求。
  • 系統地強化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金融與技術援助,以支持它們能在一系列的金融新措施的下實現轉型,這包括氣候投資基金(Climate Investment Funds)下的全球第一個工業轉型計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埃及投資的4.1億美元的綠氫計畫、世界銀行預計投入16億美元的綠氫全球計畫。
COP27上提出現今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遠遠高於工業化前的地球。圖片來源/COP27 flickr

截至去碳化日當天,有47個國家簽署了突破性議程,每個國家至少承諾了一個主題,而每個主題則有2–4個國家共同領導相應的行動方案。

此外,2023年將進一步納入建築與水泥兩個主題,COP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亦允諾明年將繼續推動突破性議程,落實氣候行動。

這項獲得COP26、27、28三屆大會主席歷史性支持的協議,不僅致力將清潔技術在未來變得更便宜,更企圖讓這些技術能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遍地開花。

具減碳企圖心的企業在COP26時組成了先行者聯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 FMC),欲在難減排領域 — — 鋼鐵、水泥、鋁、化學品、航運、海運、貨運,以及關鍵的碳移除技術(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上,透過聯盟成員的「2030預購承諾」來吸收綠色溢價、創造低碳市場需求、加速淨零技術的發展及規模。(回顧一下:Google、Apple、微軟、福特,購買力超過全球四成GDP的「全球買家俱樂部」 如何幫七大難脫碳產業轉型?

先行者聯盟的成員今年已成長至65家,總市值高達8兆美元,包含蘋果、亞馬遜、波音、沃旭、富豪集團(Volvo)等,預計在2030年前進行高達120億美元的綠色採購。

今年的亮點除了新增成員加入「低碳水泥與混凝土」採購承諾以外[1], 最關鍵的是確立了各類低碳材料的標準。這不僅可讓聯盟的成員辨識、接洽潛在供應商,也能讓金融業者在這基礎之上,評估材料製造商在低碳技術上的進展是否合宜,避免高碳排投資。

以鋼鐵為例,鑑於鋼鐵業目前的製程大致可分為兩類:1.以廢鋼為進料的電弧爐,以及2.以鐵礦石為進料的高爐 — 氧氣轉爐製程,因此低碳標準也相應分為兩類:(1)每噸粗鋼的直接與間接排放小於0.1噸(含 100% 廢鋼);(2)每噸粗鋼的直接與間接排放小於0.4 噸(含 0% 廢鋼)。

FMC對鋼鐵採購的低碳標準。圖片來源/FMC(2022), Steel Commitment

FMC成員的預購承諾預估可在2030年前採購約2億噸的低碳鋼鐵。除了FMC,由多方利害關係人於2015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責任鋼鐵(Responsible Steel),也在今年推出了比FMC淨零鋼鐵標準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減量、環境與社會標準、第三方審核及認證制度(包含工廠認證與產品認證),為全球首見。

有鑒於全球鋼鐵多集中在亞洲國家生產,因此該組織預計在2022–2023年於日本、南韓、印度等地召開相關會議,以吸引更多鋼鐵業者加入其低碳倡議,責任鋼鐵也預計正式在2023年全面實施低碳鋼鐵的認證制度。

考量到鋼鐵、水泥與混凝土等高碳材料的最大買家其實是推動公共建設的政府部門,因此低碳公共採購倡議也在去年的COP26應運而生,該倡議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擔任協調角色,聯合多個相關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工業轉型領導小組-LeadIT、知名智庫-Agora Energiewende)與政府部門(如:英國、印度、德國、加拿大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鼓勵更多的公私部門購買低碳鋼鐵、水泥與混凝土,並建立可靠且公開的碳排資料庫來強化全球的低碳採購。

這一年來的最新進展是明確劃分了三個工作小組:將由英國的商業、能源及工業策略部主責「材料的碳排數據搜集與申報方法」、德國的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協調全球通用的「低碳材料標準」,確保碳排數據的可比較性,而加拿大的自然資源部則致力於「全球低碳公共採購的目標達成及最佳實務的分享」。

除了明確劃分工作任務、定期追蹤進展之外,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今年9月宣布加入該倡議,日本也在COP27大會上公開承諾加入IDDI低碳公共採購倡議及FMC先行者聯盟,共同擴大低碳材料市場。

日本代表表示,明年的G7峰會,作為主席國的日本將會延續今年主席國(德國)發起的「G7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深化彼此間的氣候合作。

2022年G7峰會的主席國德國表示:「G7將致力於保護氣候、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並加速全球能源轉型。」圖片來源/Number 10 flickr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估計[2]:若全球的公共建設計畫有35%的傳統鋼鐵能被超低碳鋼鐵取代,且有60%的傳統水泥能被超低碳水泥取代[3],那每年將可減少1.25 Gt CO2(相當於全球每年總碳排的3.5%)[4], 此顯示鋼鐵與水泥業者在低碳技術的研發投資、公部門落實低碳公共採購的貢獻度有多麽重大且刻不容緩。

國際工業去碳化趨勢對台灣的啟示

綜整近半年來的國際研究報告,以及COP27會議內容,在難減排產業上,已可見以下三大趨勢:

遵循低碳標準,避免漂綠行動:

去年的COP26上雖有多個國家發起自願性協議,但當時多為口頭承諾,且在低碳、淨零材料的定義與量化標準上仍模糊。但今年已見FMC對低碳材料的採購標準,其明文提到:不允許材料供應商以Carbon Offset (購買碳權來達到碳減量)的方式達到低碳標準,這代表業者唯有致力在科技研發、低碳製程上,未來才能獲得買家的青睞。

匯聚採購承諾,帶動整體產業轉型:

如同再生能源的發展,低碳材料的研發需要具公信力的買家提供長期的購買承諾,除自願性協議外,已見瑞典交通部要求2020年以後完工的建設計畫皆需符合特定的溫室氣體減量規範,以達到國家氣候法的長期減碳目標。

2021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兩黨基礎設施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後,拜登總統也簽署了相關的行政命令、成立了購買清潔工作小組(由政府各部會的代表組成),聯邦政府採購和資助的計畫也將優先購買美國製造的低碳、低污染建材。

多元合作是難減排產業達到淨零目標的基本條件:

重工業的去碳化解決方案涉及各類創新,亟需跨國、跨部會、跨產業的相互支持。此次COP27中便包含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合作、金融機構在技術研發與基礎設施的投資協力(突破性議程),以及供應鏈上下游、公私部門的協作(FMC與IDDI倡議)。多元合作的模式將有助弭平資金缺口、降低轉型風險、擴大基礎設施的開發、分享最佳實踐,如果沒有國際合作,全球淨零轉型可能會延遲數十年。

台灣因為特殊的政治情勢,因此公部門較難參加如COP27的正式國際會議、或其他國際協議,但私部門仍可善用其在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主動出擊、締結合作關係。

舉例而言,南韓在此次氣候峰會上雖未如日本政府活躍(響應IDDI、FMC、G7 Climate Club),但南韓的浦項鋼鐵(POSCO)已跑在前方,今年10月與瑞典SSAB共同主辦H2 Iron & Steel Making Forum,廣邀歐盟執委會、國際能源總署、以及鋼鐵價值鏈上下游的重要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討論當前的淨零轉型挑戰、技術合作計畫等。此外,其旗下的兩間煉鋼廠(浦項和光陽)也在兩週前取得責任鋼鐵的認證,以上種種皆顯示浦項鋼鐵在淨零轉型國際合作上的積極度。

H2 Iron & Steel Making Forum的與會者一同參觀工廠。圖片來源/SSAB 臉書

台灣此次於COP27參與上,雖已見金融業、民生消費品的企業積極參與,但筆者於工業減碳日當日於現場參與的各項週邊會議中,卻未見台灣主管機關、法人、產業代表的同赴現場掌握最新資訊。

此般資訊落差,將形成對於整體製造業淨零轉型策略的誤判,無法成為先行者,更可能被拒於氣候俱樂部門之外,深切影響台灣產業的淨零競爭力。

【註解】

[1] 加入的企業須承諾:在2030年前,每年採購至少10%(按體積計算)的低碳/近零排放水泥和混凝土,目前加入的業者包含通用汽車、瑞典國營電力事業-Vattenfall、比利時工業集團ETEX、沃旭,和印度房地產公司-RMZ Corporation。

[2] 資料來源:Delivering the Steel Breakthrough in 2023: Growing Demand and Implementing Common Standards

[3] 此處對超低碳鋼鐵、水泥的定義為:其碳密集度(CO2e/ton)較全球平均值少50%。

[4] 資料來源:(UNIDO, 2021). Fostering industry transition through green public procu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