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組整理】
COP29 氫能宣言(第11-12頁)
COP29期間發布了COP29氫能宣言。宣言重點關注再生、潔淨和低碳氫能及其衍生物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關鍵作用。
目前,全球氫能生產主要依賴化石燃料,每年產生超過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宣言呼籲加速向潔淨氫能轉型,並提出了六項承諾:
- 擴大再生和低碳氫能的生產與部署,特別是在難減排部門的終端使用。
- 透過制定目標、激勵措施和公共採購計畫,刺激清潔氫能需求。
- 加速制定全球標準,推動氫能認證體系的互認。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和技術支持,加速氫能投資。
- 促進就業轉型和能力建設,尤其關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 推動跨境價值鏈發展,投資研發和示範項目,並鼓勵將氫能納入國家氣候與能源規劃。
宣言強調了氫能在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支持難脫碳行業、創造經濟機會和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確保氫能系統對氣候最大程度有利,宣言旨在推動公正、永續的全球能源轉型。
- NDC 3.0 at COP29(資料來源)
- 脈絡
- NDC 3.0(新版NDC)需要在2025年2月前提交
- COP28的全球盤點呼籲各國的新版NDC需要與1.5°C 的升溫目標一致
- 談判過程
- 各談判集團立場
- 歐盟、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AOSIS)與哥倫比亞: 支持鼓勵1.5°C 升溫目標的指引
- 開發中國家同心集團(Like Minded Developing Country,LMDCs): 反對納入COP28全球盤點的決議(1.5°C 的升溫目標),認為是巴黎協定以外的額外規定
- 談判挑戰
- 針對上次全球盤點的結果以及如何落實無法取得共識
- 範圍界定與利益衝突:沙烏地阿拉伯反對針對特定部門(化石燃料)的條文
- 各談判集團立場
- 談判結果
- COP29在NDC3.0指引上沒有共識,相關討論延後到2025年六月的波昂氣候大會
- 意即,各國提交NDC 3.0(2025年2月)之後才會有相關指引出爐
- 談判結果的影響
- 使下一輪NDC周期的不確定性增加
- COP28的承諾可能失去推進的動能
- 脈絡
【外媒】
在COP29,CCS技術的遊說者引發了廣泛關注。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的分析顯示,至少480名CCS相關遊說者獲得參會資格,較去年略有增加,超過了美國和加拿大等主要國家的核心代表團規模,而整體與會人數卻從約85,000人降至70,000人。
CIEL的 Rachel Kennerley 批評,這反映了化石燃料行業試圖透過「漂綠」策略延緩化石燃料的淘汰進程。她強調,企業和政府不能僅憑碳捕集技術就聲稱已「淨化」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實際上,CCS技術備受質疑。目前,這一技術主要被用於石油開採,而非真正的減排。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與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相比,CCS在經濟上難以競爭。IPCC也警告,過度依賴CCS可能導致全球超越氣候臨界點。
儘管如此,CCS技術在部分國家減碳計劃中仍佔據重要位置。英國和阿聯酋等國的減碳方案中都大幅納入了這一技術。CCS協會首席執行官Olivia Powis辯稱,為了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必須利用所有可用的淨零技術。
然而,環保人士堅持認為,投資這種昂貴且不可靠的技術,將會鎖定化石燃料的使用,並浪費寶貴的時間和資源。
紐西蘭正積極探索綠氫作為工業脫碳的關鍵解決方案。研究顯示,如果全面實施技術可行的氫能應用,紐西蘭的綠氫需求將達到年產280萬噸,其中無氫能以外替代選項的應用則有100萬噸的需求。
在氫能應用的位階排序中,肥料和甲醇生產位居榜首,被視為「不可避免使用氫能」的脫碳領域。緊隨其後的是航運、航空燃料、鋼鐵生產和長期電網儲能等領域,這些應用每年將新增0.7百萬噸氫能需求。相比之下,電動車和熱泵等領域的氫能應用則被認為缺乏競爭力。
實現1百萬噸綠色氫能生產需要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紐西蘭必須將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擴大三倍,並建設10GW規模的電解槽。長期氫能儲存是另一個關鍵戰略,可將廉價太陽能從夏季儲存至冬季,彌補水力發電的不足。
氫能在鋼鐵生產脫碳中尤其具有潜力。目前,鋼鐵生產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而氫基直接還原鐵可使綠電替代煤炭。根據與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合作研究,若電價低於每度0.13紐元,氫能煉鋼將具備商業競爭力。
對紐西蘭而言,綠氫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實現工業脫碳的戰略性選擇。通過審慎的應用和持續的技術突破,氫能有望成為紐西蘭邁向零碳未來的關鍵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