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2025 六月氣候法新訊

  •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624_Climate Home News World’s largest carbon projects unlikely to deliver emissions cuts despite reforms (by雨璇)

數十年來,碳抵換以及自願碳市場一再被各國政策制定者和企業界推崇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然而這些機制從未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持續下降產生正相關。已經有數十份獨立研究與調查反覆提醒碳抵換與 VCM 在本質上是失敗的。儘管如此,預估到 2035 年,VCM 的價值可達 270 億美元,顯示出各方準備對這個失敗機制「孤注一擲」。「Built to fail? World’s largest carbon offset projects unlikely to deliver promised emissions reductions despite reforms」報告中發現,2024 年,全球 43 個大型專案共「註銷」了超過 4,770 萬噸有問題的碳權,佔整體 VCM 的近四分之一。這些抵換根本無法被相信有實現預期的減排,卻仍被世界各地的行為者使用,視為是真正減排行動的替代品。除次之外,研究還發現:1. 在評估的抵換中,有八成不太可能實現其宣稱的減排量。2.幾乎所有(93%)註銷有問題的專案,都位於全球南方。3.有疑慮的抵換並非是少數「害群之馬」造成的,共有 四個登記處與至少 17 個第三方查驗單位參與這些抵換的查證與核發,顯示 VCM 失敗的責任相當廣泛;4.林業與土地使用專案、再生能源專案,是最常見的問題抵換來源,但也涵蓋其他領域。5.在審查的 37 個專案中,全部都存在至少一項基本缺陷的真實風險,使其可能無法達成減排目標,總共涉及將近 4,000 萬噸碳權。其中包括:23 個有「不具外加性」風險、14 個「不具永久性」風險、17 個「碳洩漏」風險、19 個「高估」風險。這份報告顯示,儘管改革持續進行,「VCM 2.0」仍在很大程度上失敗。碳抵換不僅無助於全球氣候行動的成功,反而加速失敗的可能。即便改革有所進展,但其範圍與潛力都非常有限,令人質疑支持 VCM 的行為者與投資人,為何在一再失敗的證據面前仍持續承擔風險。

0625_ESG News  UK, Kenya, and Singapore Launch Government Coalition to Boost High-Integrity Carbon Markets  (by雨璇)

新加坡、英國和肯亞主導的「發展碳市場聯盟」在倫敦氣候行動週上宣布成立,旨在為企業使用高完整性碳權制定清晰的指導方針,預計將在COP30前發布共同的全球原則,以加強自願性碳市場並擴大氣候融資。法國和巴拿馬是該倡議的創始成員國,秘魯也正式批准該倡議。此聯盟意在回應私部門訴求,為碳權在脫碳策略中提供更一致的指引,以增強信心、擴大需求並將資金引導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主要目標為:1. 為永續農業、清潔能源和自然恢復釋放資金, 2. 支持全球南方國家實現氣候正向成長, 3.幫助彌補預計每年1.3兆美元的氣候資金缺口。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世界銀行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5  中文摘要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