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 0625 GOV.UK – Plans for UK to become sustainable finance capital of the world
英國能源大臣Ed Miliband於2025年倫敦氣候行動週宣布,政府將協助銀行與大型企業制定氣候轉型計畫,以釋放數十億英鎊的潔淨能源投資,推動經濟成長。根據CBI Economics,自2024年7月以來,英國潔淨能源領域已吸引逾400億英鎊私人投資,淨零產業成長速度為整體經濟的三倍。
作為「變革計畫」(Plan for Change)的一部分,英國政府目標是每年促成龐大私部門資金投入,強化潔淨能源產業發展。為此,政府依據「轉型金融市場檢討」提出三項政策諮詢方向:
- 推進氣候轉型計畫要求,吸引資金投向具減碳潛力的產業;
- 制定新的英國永續報告標準,提升資訊透明與可比性;
- 建立永續報告確信機構的自願登錄制度,促進查證產業發展。
英國政府強調,推動高品質、透明的轉型規劃將協助企業與投資人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創造低碳轉型就業機會,並提升英國在全球永續金融的競爭力。金融與產業界普遍支持相關政策,認為有助於強化投資信心、實現永續經濟發展並與國際標準接軌。
- 美國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OBBB)7月4日由川普總統簽署,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對能源產業的影響包含補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以及削減清潔能源產業的補助(昀伶整理)。
法案簽署之前(7/3),美國潔淨能源協會(ACP)表示,預計2024年到2040年間,美國的電力需求將成長35-50%。成長需要所有可用的、可靠的電力來源來供應,這也應包括清潔能源技術。其指出:清潔能源技術是唯一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電力來源,也是全國大部分地區低成本的電力選擇,且清潔能源電力是目前美國能源供應中重要且成長快速的部分。)
又,根據另一場webinar,講者Jason Clark(CEO and founder of Power Brief) 指出OBBB對以下兩個法規的影響:
(1). 第48E條:清潔電力投資稅收抵免(Clean Electricity Investment Credit)
(2). 第45Y條:清潔電力生產稅收抵免(Clean Electricity Production Credit)
- 終止與限制風能與太陽能的生產稅收抵免(Production tax credit, PTC)和投資稅收抵減(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
- 技術中立,只要發電設施產生無碳排放電力(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就有資格申請,不限於特定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儲能、核能、地熱、水力都適用。
- 不受影響的專案為2025、2026年以前開始建造的專案
至於會受新規影響的專案為:
- Prohibited Entity參與的專案不得申請或使用稅收抵免,將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Prohibited Entity 是指由「受關切外國」(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 FEOC)直接或間接擁有、控制、或具有重大利益的實體,FEOC包含中國、俄羅斯、伊朗與北韓。
- 2026年7月4日前已開始或將開始建設的風電與光電專案,不受完工投運日期限制,仍可獲得投資稅收抵免(ITC)或生產稅收抵免(PTC)的資格。
- 2026年7月4日後才開始建設的風電與光電專案,必須在2027年12月31日之前投入運轉,才能符合第48E條或第45Y條的規定資格。
- 儲能、氫能、地熱、核能的專案,在2026至2033年間開始建設仍享有完整抵免。
※相關閱讀(趙博受訪):0709_今周刊:《大而美法案》過關!川普擴大企業優惠、大砍綠能補貼,重建美國製造業,台灣企業赴美迎禮包
(以下為趙博給記者的完整書面文字:
1.這次法案,依照普林斯頓大學Jesse Jenkins 的模擬,將會導致2035年時,原本再生能源占比可達50%以上,降至25%左右。原拜登政策下,美國2035年減碳幅度可比2005年減44%,現在只能減25%。
這政策對美國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的發展是嚴重的打擊,就得仰賴州層級的政策,還有企業的RE100, EV100承諾,作為動力。
但從全球角度而言,IEA的全球能源投資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兩兆美元的潔淨能源投資中,美國占比約15%。因此投資金額占85%的其他國家,目前觀察起來政策方向沒有大幅轉變,川普政策並未具國際擴散性,不會大幅影響。
2.台灣角度,可分兩個,一是對於整體趨勢的判斷,另一是台美合作。前者上,由於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金額,已經達到2比1的水準,能源市場已然質變,維持原本在綠能產業的投入,仍是正確的方向。且IRA撤銷之時,對美國的氫能產業、工業減碳技術、虛擬電廠與儲能發展都有負面影響,可掌握時機,吸收原本在美國的投資與人才。
台美合作上,過往拜登時代,合作上著重於電池與電動車產業鏈,在OBBB通過後,除了地熱可做為兩邊共同投入項目外,美國也極為關注稀土與關鍵原物料的供給,而環境部在四月底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時提出關鍵資源國家隊的規劃,彰顯循環經濟對國家韌性的助益,這亦是後續台美兩地可共同合作之處。)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20250602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Are Countries’ New Climate Plans Ambitious Enough? What We Know So Far(各國最新氣候承諾夠積極嗎?最新觀察彙整)
截至2025年6月,已提交的新NDC僅涵蓋約全球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G20國家中僅有加拿大、巴西、日本、美國與英國完成提交。接下來數月,包括歐盟、中國與印度等主要排放國預計將陸續公布其2035年目標。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分析,若目前已提交的新NDC全面落實,2035年排放量可比2030年減少1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₂e),但距離達成1.5°C溫控目標仍有26.1 GtCO₂e的缺口(包括需國際支持的有條件承諾)。目前的減量進展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及巴西等高排放國的貢獻。
目前已提交的22份NDC顯示出以下幾項趨勢:
- 幾乎所有NDC均設有2035年減排目標,其中17國提出涵蓋整體經濟部門的目標。
- 僅有聖露西亞、尼泊爾、摩爾多瓦及蒙特內哥羅4國強化2030年目標,顯示高排放、富裕國家未帶頭提升短期減量力度。
- 調適措施受到重視,共有16國強化相關承諾,涵蓋糧食、水資源、健康及自然解方等領域。
- 地方政府角色愈加受到重視,4國在NDC中明文提及CHAMP倡議,推動國家與地方間的氣候行動協調。
- 越多國家(如瑞士、UAE)於NDC中納入具體部門減排目標。例如,瑞士設定至2035年建築部門減排66%、運輸41%、工業42.5%(相較1990年);肯亞則目標於2035年前全國電網實現100%再生能源供電。
展望未來,歐盟、中國與印度的新NDC將是全球關注焦點。歐盟2040年90%減排目標尚存爭議;中國預計首次將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納入NDC;印度雖排放量仍成長中,但可望透過擴大再生能源部署來強化其減量貢獻。
20250624_Systemiq:Breaking through: the decisive decade for climate technologies
Systemiq與能源轉型委員會的最新研究顯示,2020-2030這十年將成為氣候技術發展的關鍵轉折期,預計影響全球約40%碳排放的技術將在2030年前跨越轉折點。根據埃克塞特大學和Systemiq的研究,當氣候技術在「3A」框架:可用性(Available)、可負擔性(Affordable)和吸引力(Attractive)中超越傳統解決方案,並形成規模經濟等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時,將開始快速成長。太陽能零件和電池組等技術正處於指數增長軌道,有助於轉變經濟體系並快速減少排放。
然而,各地區和產業的發展速度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在再生能源和電動交通領域明顯領先,2024年電動重型車輛銷售超過10%,並持續推動相關技術成本下降。歐洲北歐國家在建築清潔技術方面表現突出,挪威和瑞典的家庭熱損失約為英國的三分之一。電力和道路交通部門保持良好進展,航運部門也因國際海事組織首次引入碳價而有望超出預期。
相較之下,農業和土地利用的氣候技術缺乏可擴展的商業案例,預計需要更長時間達到轉折點。雖然2021年曾預測影響75%全球排放的技術可能在2030年前實現突破,但實際進展未完全達到預期。研究強調,加速轉折點不僅能提前實現減排,還能帶來能源獨立、公共健康效益和經濟競爭力等多重好處,這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承諾和政策來實現真正的指數成長。
20231215 當AI遇上氣候科學——ChatClimate如何讓語言模型說實話
AI的「幻覺」與氣候變遷的嚴峻現實
近年來,大型語言模型(LLM),如大家熟知的 ChatGPT,在問答和生成文本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步。然而,這些強大的AI工具並非完美無缺。它們有時會「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也就是自信地編造出錯誤資訊;同時,它們的知識也受限於訓練資料的截止日期,無法提供最新的資訊。當這些問題應用在氣候變遷這樣一個需要高度準確性與即時性的嚴肅領域時,其風險不容小覷。錯誤的資訊可能誤導公眾認知,甚至影響政策制定。為解決此一挑戰,來自蘇黎世大學等機構的一群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名為《ChatClimate: Grounding conversational AI in climate science》的研究。他們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與其讓AI憑空想像,不如直接給它一本最權威的教科書。
核心方法:為AI裝上「氣候科學大腦」
本研究的核心理念是「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簡單來說,就是為語言模型(本文使用GPT-4)提供一個外部的、可信的知識庫。研究團隊選擇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作為這個「外接大腦」。IPCC AR6是目前全球最全面、最權威的氣候變遷科學評估報告。
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名為 ChatClimate 的對話式AI原型。其運作流程如下:
1.建立知識庫: 將龐雜的IPCC AR6報告(包含數千頁的PDF文件)進行處理,拆解成易於AI檢索的文字片段,並將其向量化後存入專門的資料庫。
2.理解問題: 當使用者提出問題時,系統同樣將問題轉換為向量。
3.精準檢索: 透過語意搜尋,在知識庫中比對與問題最相關的報告內文。
4.生成答案: 將檢索到的權威資料連同原始問題,一起交給GPT-4,並「指示」它根據提供的資料來生成答案,同時附上出處來源(報告頁碼與章節)。
為了驗證效果,研究團隊設計了三種實驗情境:
1.GPT-4 組: 標準版的GPT-4,僅依賴其原有的內部知識。
2.ChatClimate(獨立版)組: 完全只依賴從IPCC報告中檢索到的資料來回答,不使用GPT-4的內部知識。
3.ChatClimate(混合版)組: 結合IPCC報告資料與GPT-4的內部知識來回答。
主要發現:有根據的AI,表現更優異
研究團隊設計了13個涵蓋不同難度的氣候變遷問題,並邀請IPCC報告的作者們來評估三組AI的答案準確性。結果非常顯著:
1.混合版 ChatClimate 表現最佳: 在準確性方面,結合了IPCC權威資料和GPT-4原有知識的混合模型得分最高。它不僅能提供更精準、更具體的數據(例如減排目標的具體數值和時間表),還能清楚標示資訊來源,讓使用者可以追溯查證。
2.有效抑制「幻覺」: 對於一個測試性的問題:「蘇格蘭的冰川會融化嗎?」,標準版和混合版的AI都產生了幻覺,誤以為蘇格蘭現在還有冰川。然而,獨立版的 ChatClimate 因為嚴格限制只使用IPCC報告(報告中未提及蘇格蘭冰川),所以能誠實地回答「資料不足,無法回答」,成功避免了製造錯誤資訊。
3.提供即時更新的資訊: 語言模型的知識有其時效性,但透過外掛最新的報告(如IPCC AR6),ChatClimate能夠回答訓練資料截止日期之後的科學進展,克服了資訊過時的問題。
結論與啟示:邁向更負責任的AI應用
這項研究清楚地展示了,將通用的大型語言模型與特定領域的權威知識庫相結合,是提高其回答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有效途徑。ChatClimate揭示了AI在傳播複雜科學知識方面的巨大潛力。透過這樣的工具,政策制定者、記者、學生乃至一般大眾,都能更輕易地從浩如煙海的科學報告中,獲得他們需要的、可信的資訊,從而促進更有效的溝通和更明智的決策。研究團隊也強調,這類工具旨在「輔助」而非「取代」人類專家與複雜的決策過程。AI依然需要人類的監督與批判性思考。
- 其他補充資訊:
20250704_工研院:歐盟提出2040年氣候目標與歐洲氣候法修正案,目標較1990年減少90%碳排,將送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審議
20250409_Nature Climate Change: Trade risks to energy security in net-zero emissions energy scenarios;報導 Decarbonization improves energy security for most countries, study finds(昀伶摘要)
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研究人員,針對2060年前1,092種的減碳情境,分析貿易相關的能源安全風險。研究發現,從依賴進口化石燃料轉向依賴潔淨能源所需的關鍵礦物,對多數國家來說去碳化可以提升能源安全,尤其是在拓展新貿易夥伴的情況下。
研究步驟:
- 研究首先建立一個全球資源資料庫,涵蓋石油、天然氣、煤、鈾、生質燃料,以及16種對潔淨能源技術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物的儲量與國際貿易流動情形。
- 接著估算在全球236個國家、1,092種不同的淨零碳排情境下(情境根據IPCC的模型),各國所需的能源資源量。
- 再來針對成千上萬種貿易關係與資源需求組合,評估各國在交通、電力,以及整體能源系統中的風險水準。據此提出一項新的「貿易風險指數」,依據國內儲量可用性、依賴進口的比例、進口的經濟價值,以及廣泛用於衡量能源安全的市場集中度等因素來量化這些風險。
研究發現:
- 若各國維持現有貿易網絡,在淨零排放情境中,平均而言能源安全的貿易相關風險將下降19%;若各國拓展網絡並與所有資源擁有國進行貿易,風險則可減50%。
- 對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減少對進口原物料的需求也是降低貿易風險的一種方式,例如延長技術壽命、強化回收利用,或開發對材料需求較低的設計。
- 在所有2060年淨零情境中,若美國的能源組合為:70-75%來自太陽能、風能、生質能等再生能源,15-20%化石燃料,以及10%核能,將可使貿易相關風險降至最低。(目前美國83%的能源依賴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