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前哨戰的國際年度氣候盛會──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將於九月底盛大展開,來自各國政府、商業界、科技界、學術界與民間社會的代表,將齊聚紐約市,舉辦上百場論壇與工作坊,攜手探索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多重挑戰與轉型契機、加速氣候行動。台灣民間社會今年以更壯大的陣容前進紐約氣候週。今年除了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環境規劃協會等五大環保團體共同組成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將再次前往紐約之外,更有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350 台灣等團體也將加入行列,使台灣公民社會在國際舞台上的參與能量與能見度大幅提升。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將於9月23日主辦《亞太氣候承諾:積極NDC 3.0 強化國家韌性》論壇,邀集韓國與澳洲代表共同討論三國尚未正式提交的 NDC 3.0(國家自訂減量目標第三版)。論壇將聚焦民間團體在 NDC 制定過程中的角色與挑戰,並分享跨國合作的經驗與倡議策略。TCAN 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將代表台灣分享現況,與來自韓國與澳洲的氣候行動倡議者共同探討,如何推動更具企圖心與可信度的 NDC 3.0,進一步強化國家氣候治理,並加速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行動。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這次紐約氣候週,因美國氣候政策倒退的政治形勢而受到全球矚目,約有十萬名氣候行動者參與,也有五、六位國家首長、二十多位部長級、五十多位以上跨國企業執行長也會出席。這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氣候行動上沒有延遲與倒退的空間,仍是要面對各式氣候解方。縱使川普政府打壓再生能源發展,美國上半年增加的能源將近9成仍是來自光電、儲能與風力,能源轉型的趨勢並未因為川普上任而倒退。

趙家緯表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這次特別與澳、韓、美三國的環境團體與民間智庫,合辦「亞太氣候承諾,積極NDC─強化國家韌性」論壇。今年COP30的焦點,就是要各國政府提出2035年的減碳承諾,然而目前只有30餘國、占總碳排放量21%的國家繳交。今年9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透過召開「氣候行動高峰會」的機會,要求各國提出減碳承諾。如台灣政府已在9月9日舉辦「NDC 3.0 座談會」公布減碳承諾的草案,然而TCAN發現目前的減碳承諾無法達成淨零,及關鍵部門缺乏減碳策略。因此在此次論壇,將與各國行動者相互交流,並強調各國提出積極的減碳目標,就意味著更加積極的再生能源目標、更加積極的能源轉型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才更確保與強化國家韌性。

趙家緯表示,這次紐約氣候週,由於察覺台灣減碳目標中對於關鍵目標減量措施的缺乏,TCAN也會特意去參與相關活動,如主題為「美國輸出天然氣,台灣如何因應?」、「如何監督讓企業落實轉型承諾不漂綠?」,或「如何加速鋼鐵業與製造部門的減碳?」等活動,將參與其中並將重要訊息帶回台灣,讓社會大眾理解減碳承諾不只是環境部的事情、經濟部也不應關稅而延遲氣候政策,縱然川普政府對氣候政策不友善,仍有持續擬訂碳關稅等法規,因此台灣若在氣候政策上落後,反而未來會有更大的挑戰。

9月26日登場的「脆弱族群的抗高溫調適對策」論壇由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與世台基金會亞太中心主辦、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共同合辦,聚焦全球氣候變遷下高溫衝擊日益加劇的議題。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將從婦女與脆弱群體的角度出發,探討兼顧性別平等的調適策略;TCAN 成員團體主婦聯盟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亦將跨海連線,介紹台灣以「氣候正義」為核心的高溫調適韌性框架。論壇並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交流,討論如何透過跨部門合作,推動兼具公正與成效的因應方案。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表示,將以「永續女子天團」團長身份,與青年代表共同登上國際舞台、前進 2025 紐約氣候週。協會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已捐出超過 5,700 片太陽能板,協助逾 1.3 萬名弱勢族群獲得綠能支持,持續推動「人人共享永續能源,不遺落任何人」的使命。陳惠萍指出,除持續推動「GW100+ 綠能美好行動」,協會也於 2024 年成立「台灣淨零性別網絡」,串聯國內外夥伴推動性別回應的公正轉型。

陳惠萍表示,今年將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下,率領青年參與紐約氣候週,將舉辦「從女孩到阿嬤:性別回應的氣候解方,邁向跨世代的公正轉型」論壇,探討如何把性別觀點納入國家淨零戰略,讓女性在氣候領導中發揮力量,以及如何結合科技與社區力量,推動更公平的能源解方。陳惠萍說,本次紐約氣候週將與世台基金會亞太中心(STUF Asia-Pacific Center)共同辦理兩場論壇,展現以性別為核心的氣候行動、淨零轉型與社區韌性解方;她並提到,近年極端高溫已成為致命的氣候威脅,不論在台灣或紐約,邊緣化群體往往是最受衝擊、也最缺乏調適能力的一群,因此與TCAN合辦的「脆弱族群的高溫調適對策論壇」,將與國際社會共同探索如何打造兼顧公平、包容且有效的抗高溫調適行動解方。

主婦聯盟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也指出,今年近年極端高溫帶來的危害已經愈來愈明顯,從6月至 8 月就已有超過 1,700 人因熱傷害就醫,公園設施如沙坑與盪鞦韆更測得超過攝氏 50 度的高溫,嚴重威脅下一代的健康與成長。她指出,政府雖已開始推動跨部會的「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串聯各部會及雙北推動演練並開發Cool Map等避暑App工具,勞動部也已修正高氣溫作業指引等措施,但台灣的高溫調適仍需要更長期的做法,譬如高溫調適目前尚未納入災害防治法,縣市多以零散單點式降溫作法為主,缺乏全面盤點易受衝擊族群與設計長期應對機制。

吳心萍舉例,目前美國推動「高熱長」制度,而台灣雖然各縣市有永續長制度,但目前也仍未將高溫議題納入,且多數縣市作法仍停留在單點式的降溫,因此呼籲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未來都應持續深入進行模擬、盤點易受衝擊族群的盤點並設計應對機制。她並指出,再生能源不只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工具,更可回應社區需求外,也能作為氣候調適的重要工具、並減少造成額外碳排的不當調適。她以主婦聯盟在關渡國中的「干豆好」公民電廠實測顯示為例,太陽能板遮蔭可使教室溫度下降 4.2℃,停車場車輛溫度更可相差 20℃,顯示透過適當設計,屋頂、公園等場域既能遮蔭降溫,又能供應電力,達到調適與減碳雙重效益。

350.org亞洲管理總監張良伊表示,350將在9月20日發起全球動員行動,在台灣的早上八點於國父紀念館也會號召民眾以跑步的方式參與行動,象徵跨越氣候的臨界點;在紐約的活動則以氣候民主為主題、以藝術方式呈現氣候故事,譬如與法律界合作,將氣候訴訟文件以循環經濟方式再製為藝術品,強調即使美國在川普執政下很可能從重要的氣候議程缺席,仍希望透過公民行動鼓勵更多人投身氣候解決方案、捲動青年響應。

紐約氣候週/台灣NGO舉辦活動資訊彙整

《亞太氣候承諾:積極 NDC 強化國家韌性》論壇
時間|美東時間 9/23(二)下午1:00-3:00
地點|美國紐約市 LGBTQ+社群中心 310室(208 W 13 St New York, NY 10011, U.S.A)
主辦單位|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本場次全程英文進行,僅有實體參與無線上直播,日後將釋出錄影
紐約實體參與報名連結

《從女孩到阿嬤:性別回應的氣候解方,邁向跨世代的公正轉型》論壇
時間|美東時間 9/24(三)下午 1:30-4:0
地點|307 West 38th Street, Studio 1505, New York, NY 10018
※ 本場論壇僅於紐約現場舉行,無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世台基金會亞太中心
紐約實體參與報名連結

《脆弱族群的抗高溫調適對策》論壇
​時間|台灣時間 9/26(五)晚上 10:00-11:45
形式|特別設有台灣線上連線場,歡迎報名參與
主辦單位|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世台基金會亞太中心
合辦單位|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線上直播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