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TCAN研究中心聲明】守護淨零預算,方能加速氣候行動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發布

2025年中央總預算中,共計編列1161億元於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之中,較前一年度增加22%,也是首次達到每年千億以上淨零預算的承諾。然而檢視立法院本會期僅剩兩天尚待處理部會預算凍結與刪除提案,則見有「延宕氣候治理」、「阻礙深度節能」以及「弱化綜合電業轉型能力」等三大衝擊。

關鍵預算提案內容整理

高比例業務費凍結,延宕氣候治理

國民黨黨團以國發會推動淨零轉型進展有限,部分永續發展目標進度落後為由,提案凍結國發會業務費之70%,要求執行後30%之後方可解凍。而國發會於整體淨零政策上扮演整合角色,並主管公正轉型業務。此高額凍結比例,勢必將影響國發會原訂推動的淨零轉型與綠色成長、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產業政策研析等對台灣淨零轉型政策具有關鍵性的研究案,更致使其難以履行國家永續會秘書處之功能。而國民黨團亦以「鑑於政府經費支出逐年膨脹,相關業務執行結果未能達預期目標,為樽節開銷」此通案性理由,提案凍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50%的業務費。然而,今年度碳費制度已經開始運行,氣候變遷署重要工作為在6月底前完成281家企業所提送的自主減量計畫審查。且國際上要求今年度各國需提出以2035年為目標年的國家自訂貢獻,國內氣候變遷因應法亦規範需在今年9月前完成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以及部門行動方案。高達50%的凍結比例,將導致氣候變遷署無法即時回應國際壓力以及國內產業需求。

「阻礙深度節能以及循環經濟等淨零無悔措施」

上週多個環保團體已經聯名呼籲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以及國民黨黨團應撤除針對用於節能家電汰換補助、家戶屋頂光電補助的100億元預算的刪減案。其在外界壓力下,雖已撤案,但國民黨黃健豪以及國民黨黨團仍就此預算提出凍結20%的提案,要求能源署應研議核電重啟,就核一到核三重啟經費規劃提出書面報告後,方能動支。此提案不僅昧於核一與核二均已進入除役程序的現實,更以核能議題阻礙節能與屋頂光電此類無悔措施的推動。而民眾黨黃國昌委員以國土計畫法延後施行為由,針對國土署總預算達到416億的國土管理業務,提出刪減10%以及凍結10%的議案。此業務主要預算乃是用於社會住宅與住宅補貼經費,但對於深度節能極具重要性的淨零建築推動上,亦屬此筆預算之中。在循環經濟面向上,對於營建工程廢土妥善處理以及資源循環利用,亦是這兩年間重要課題。而營建體系中主要廢棄物管理以及循環再利用計畫,亦是編列於此。由此可知,黃國昌委員此刪減與凍結合計達20%的提案,將影響建築部門深度節能以及循環經濟的推動。

任憑台電虧損累積,弱化綜合電業轉型能力

本次預算審議時另一焦點乃是經濟部編列1000億元,撥補台電在2022年與2023年時,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導致化石燃料高漲,致使其該兩年虧損分別達到2272億元以及1977億元。國民黨與民眾黨委員提案刪除撥補的理由,多以此乃「能源政策錯誤」所致。但2024年電價調整之時,便已見立委以此理由反對調漲,當時本團隊亦已撰文指出 「發電成本的增加,92%是因燃料成本所致,與綠能無關」、「核電並非低電價保證」。依據台電預算書,其2025年規劃626億元左右的淨零預算,主要用於再生能源案場開發、儲能系統應用、再生能源加強電力網工程、智慧電表及智慧變電所布建等,因此若無法藉由此1000億元撥補,降低其負債,將影響其淨零相關投資。

近三年各類電價調整幅度
近三年各類電價調整幅度

亦有論者,強調台電虧損可由電價調升來因應。唯若要弭平近年虧損,則單次電價漲幅需達到50%才能達到此目標,其衍生的衝擊不可不慎。且近年電價調整時,已經優先針對產業電價調整,大幅改正過往以民生電價補助產業電價的狀況。因此若要以電價調整因應虧損,則其責任將落於住宅用電之上。若未能藉由此次撥補,分擔電價調整在財務改善上的角色,將因單次調幅過高,對一般民眾影響劇烈。

然台電預算書指出2024年時負債占資產比率已達97%,而在有所撥補下,2025年可降至90%,可避免資不抵債,嚴重影響事業經營的情形。隨著再生能源邁入跳躍成長期,電力系統轉型挑戰甚鉅,需由台電加速儲能、需量反應、智慧電網以及導入新興調度模式方可達此目標。 若因財務窘境,致使無法投入充足能源轉型投資,不僅不利於供電穩定,亦難以滿足產業綠電需求,更拖延淨零進程。

充足預算,投資淨零未來

環顧各國淨零政策,均著重於藉由公共投資,搭配綠色金融策略,槓桿私部門資金於淨零相關經濟活動。

我們樂於看到立院審查預算過程,共同關注和監督淨零轉型政策執行狀況,面對氣候變遷此共同挑戰。但目前預算提案,因會影響氣候治理機制運行,增添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私部門綠色投資信心,對於淨零政策將有負面衝擊。建議提案委員應修正相關提案,撤除刪減案並調降凍結比例,方有利台灣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