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2025 九月氣候法新訊

  •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含外媒)

0923 COP30主辦國 Brazil Lobbies EU, China to Join COP30 Carbon Market Coalition(補充:0903 Talk of a global carbon pricing scheme grows louder ahead of COP30

巴西正試圖建立一個包含歐盟與中國在內的「開放氣候聯盟」(Open Climate Coalition),以更好地整合各國的排放交易制度,推動一個不同的國際碳定價框架。並作為今年主辦 COP30 的準備工作之一。知情人士表示,歐盟與中國已經表達加入該協議的興趣,可能將成為今年COP30的重要成果之一,但也指出,歐盟對該提案仍抱持謹慎態度,擔心這可能會削弱其嚴格的標準,中國也尚未承諾支持。巴西財政部官員 Rafael Dubeux 認為若能拉攏這兩大經濟體,可以產生「磁吸效應」吸引其他國家跟進。 Dubeux  指出,這個全球框架將允許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減排彈性,並反映在碳邊境費的計算中。最不發達國家則完全免除碳邊境費。此外,碳邊境費收入至少部分將用於支持低收入國家的氣候融資。

巴西的草案提案(仍有更動可能)旨在制定共同的監測、報告與驗證(MRV)標準,也欲引入相互承認機制,並協調高品質碳抵換使用標準。

0922 VCM+ Coalition Launches Vision for the Verified Carbon Market

紐約氣候週期間,學術機構、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宣布成立VCM+ 聯盟(VCM+ Coalition),成員包括ICVCM、VCMI、環境組織RMI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評級機構BeZero等(但Verra、Gold Standard並非成員)欲共同加速建立一個兼具公平、透明且高完整性的驗證碳市場(VCM+)。透過高完整性的碳權,VCM+ 具有大幅動員氣候融資的潛力。VCM+ 希望在2035 年累計減少或移除 5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₂e),並為第一線社群、氣候解方與自然生態導入數千億美元資金。 VCM+ 聯盟已有 50 家全球組織參與其中。

VCM+ 聯盟提出五大支柱,包括高完整性的科學(High-Integrity Science)、穩健監督(Robust Oversight)、可信溝通(Trusted Communications)、精準融資(Targeted Finance)以及規模化的需求(Scaled Demand)。

  • 國際相關重要研究 (paper 或報告)

​​202509 Building a Climate Coalition: Aligning Carbon Pricing, Trade, and Development,中文摘要請見此

202509 This implies that a shift to CBAM requires political and industrial readiness to tolerate some loss in output and employment in these industries.

本研究探討了兩項旨在減緩碳洩漏的措施對於產業的影響: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及免費排放配額。

過去歐盟為應對碳洩漏,免費分配大量排放配額,自2013年以來,免費核配主要限於高排放且貿易暴露(EITE)的產業。自2021年開始,免費核配的數量與產出掛鉤,這一制度被稱為基於產出的分配(output-based allocation, OBA)。然而,免費核配將在2026 至 2034 年逐步淘汰,並由 CBAM 取代。

之所以要應對碳洩漏,主要有兩個原因,分別是避免碳洩漏削弱國內氣候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氣候政策可能對高排放產業的活動、就業和利潤產生負面影響。本文著重於後者,比較CBAM以及OBA 的影響。本文使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SNOW Global CGE),分析這一轉變的影響,並聚焦於歐盟的 EITE 產業。

研究發現,高出口佔比且高度依賴EITE 投入品的部門,在 CBAM 下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尤其是鋁等有色金屬產業更為明顯。換言之,在CBAM 下保護某些 EITE 產業,可能會以犧牲其他具有不同貿易與投入結構的部門為代價,且歐洲各國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

其次,從 OBA 過渡到 CBAM 會導致 EITE 部門的活動水準下降,尤其是石油煉製品、鋼鐵、有色金屬與化學產品部門,這意味著轉向CBAM需要有政治和產業層面的準備,以應對並承受這些產業的產出與就業損失。OBA 的隱含補貼能短期內更好維持國內產業競爭力,但也等於補貼高排放生產,扭曲市場價格。

第三,CBAM 在減少全球排放方面比 OBA 更有效,但兩者都有助於減緩因國內碳定價所引發的產業萎縮。

第四,CBAM 與 OBA 對全球碳排放及更廣泛的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依然有限,雖然CBAM在減少境外排放稍具優勢,但兩者都無法顯著抑制碳洩漏,因此本文建議,應將CBAM視為減少國內 EITE 活動的工具,而非降低全球排放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