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0日在巴西城市貝倫(Belem)登場,將討論各國提交第3次國家自訂貢獻(NDC3.0),學者指出,台灣提出NDC3.0規畫2035年減量36至40%目標,將無法達成2050淨零,呼籲提高至52%,並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60%。
COP30將討論各國更新的NDC3.0、從巴庫到貝倫路線圖,以及巴西主辦國提出「全球共同碳市場」、「熱帶森林永久機制」等,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舉辦COP30氣候峰會前記者會,邀請學者進行分析。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根據Climate Action Tracker分析,目前僅英國、挪威的NDC3.0符合1.5°C路徑。而中國提出減量7至10%目標,被多個研究單位指出非常不足。
他提到,NDC3.0也需回應COP28全球盤點結論,包含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增至3倍、能源效率進步率從2%提升至4%,多數國家雖規畫2030年新增600GW再生能源,但承諾的能源效率進步率僅2.3%。
至於美國、日本等22國在COP28簽署2050年全球核電產能增加3倍的宣言,趙家緯強調,檢視各國提交NDC3.0,僅3%國家提到核能,裝置容量10GW,是再生能源的60分之1。
趙家緯認為,按照台灣提出2035年減碳36至40%目標,到2050年僅能減碳80%,若要達成法定淨零目標,應2035年應減碳52%,屆時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60%。
此外,已開發國家在COP29承諾到2035年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金氣候資金,COP30將討論目標在2035年前每年提供1.3兆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從巴庫到貝倫路線圖」。
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顏婉庭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減少綠色科技尤其再生能源的補貼跟投資,以及對外的國際綠色資金承諾,短期間雖會對動能產生負面影響,但因歐盟、日本、韓國等國仍維持既有淨零方向,加上已建立、實施許多市場機制與標準,長期來看,仍會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