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天(30日)召開第五次會議,環境部長彭啓明晚間在會後記者會上指出,減碳並非僅是中央政府的工作,賴清德總統要求訂出各縣市政府須負擔的減碳額度,環境部將積極與地方政府研議。此外,彭啓明也表示,綠能發展受到假訊息干擾,但淨零目標一定要靠再生能源,大家必須共同面對。
日前網路謠傳台南烏山頭水庫水面光電板以藥水清洗、汙染當地水質,遭經濟部嚴正駁斥。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30日召開第五次會議,多名委員在會中提及此事。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在會後記者會上轉述,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指出,相關錯誤訊息讓從事再生能源推動的業者與學者受到很大的打擊,希望國家能有打擊假訊息更科學的方法與工具;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也提出呼應,希望政府建構資訊平台,推動氣候資訊誠信,並防堵假訊息。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綠能推動確實受到假訊息的干擾,導致過去一段時間的發展稍微緩慢一點,但想要達到淨零就一定要靠再生能源;企業要加入RE100或是減碳的行列,再生能源也是唯一的選擇;而站在國家能源安全角度,台灣應保有不仰賴國外進口的再生能源,因此,大家都必須積極面對假訊息的問題。
彭啓明並指出,減碳並非僅是中央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也應擔起很大的責任,賴清德總統在會中要求訂定各縣市政府的減碳額度;面對高溫或氣候變化調適,總統認為地方也必須訂出目標。他說:『(原音)所以今天我們在提出、有些委員提出來了之後,包含總統就要求環境部希望未來要訂出各個縣市政府它必須負擔的減碳額度,不是說說而已,要實際上去做,那我們環境部會積極來跟各地方政府來研議,訂出一個目標,每個地方政府都有訂出一個目標。』
彭啓明表示,近來發生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救災與非洲豬瘟事件,均凸顯出地方政府的風險意識、基礎建設較不足;而面對氣候變遷,無論是減碳或調適,地方政府都應發揮一定的量能。
此外,郭雅慧指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秘書長黃品涵與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皆提出近年大規模氣候變遷疊加,政府須有整體性的氣候變遷風險調適治理架構;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則特別提到高溫調適,指台北是近年亞洲增溫最快的城市,影響層面廣泛,也衝擊脆弱族群的健康,政府應協助進行高溫調適,讓民眾聽到高溫時,不只視為是單純的天氣資訊,而意識到是一個警訊。(編輯:陳士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