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台灣半導體行業如何減低碳排放?
創設於1986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隨着台灣半導體企業知名度的增加而近年來越來越引發全球矚目,今年的電腦展於5月20日至23日舉行,以人工智能等為主題,展覽會彙聚了英特爾、英偉達、華碩、宏碁等海內外科技大廠,聚集了來自網絡科技,人工智能開發行業的知名人士。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 […]
創設於1986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隨着台灣半導體企業知名度的增加而近年來越來越引發全球矚目,今年的電腦展於5月20日至23日舉行,以人工智能等為主題,展覽會彙聚了英特爾、英偉達、華碩、宏碁等海內外科技大廠,聚集了來自網絡科技,人工智能開發行業的知名人士。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 […]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交通政策應以行人作為作優先考量,包括設立行人優先區、制定用路人排序!」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22日於行政院門口抗議,呼籲交通部制定更多保護行人的政策,包括駕駛回訓制度、車輛透光率與國際接軌、恢復駕駛記點與讓民團參與道安會報。對此,交通部官員回應說,已啟動相關改革。 關 […]
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第三座核電站的二號機組5月17日在服役了四十年後停止運作,至此台灣的所有的核反應堆都停止了轉動。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多年來,尤其是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後,更是堅決支持必須走出核能,2021年12月,在是否恢復啟動第四座核電站的全民公投中,超過75%的台灣選民反對重啟核四。不過, […]
文/蔡佩珈 、 吳靜君 截至今年3月止,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14.6%,未能達到20%目標,而攸關電力碳排的「電力排放係數」,到2023年仍高達0.490,距離2025年降至0.388的目標甚遠,環團、學者都指出,再生能源開發慢,電力排放係數恐難在2025年達標,呼籲加速提升光電、地熱及離岸風電裝 […]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運轉四十年的台電核三廠二號機十七日停機,十八日起台灣核電歸零。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處理等都要核後端基金支應,台電今年將進行重估,估將增至逾五千億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台電對核廢處理經費過於低估,特別是最終處置場未定,恐上看八千億元。 核三直接蓋室內乾貯 暫 […]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不同於技術本位或環保觀點的看法,來自氣候政策研究者。「2025年不會缺電。」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開門見山說:「核三廠除役早就在台電與能源部的規劃內,台電資料顯示,2025年備轉容量率可達8.5%,在國際上是非常安全的標準。」 趙家緯指出,台電早在2023年就於總統 […]
文/黃泓瑜 立法院於13日表決通過《核管法》第六條修正案,將核電廠營運許可最長延長至20年,並取消申請延役的時段限制。此舉引發環保團體質疑「黑箱作業」,認為剝奪了核安全與核廢料處理的公開討論空間,更可能動搖「非核家園」承諾。然而,過去一年來總統賴清德在核能議題上的立場,也影響了這場修法攻防。 立法院 […]
文/Christine Huang 賴清德總統親自領軍氣候委員會,為淨零目標注入新動能。 隨著台灣全力投入全球淨零競賽,氣候政策已從邊陲議題躍升為國家策略核心。政府誓言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因此需要大規模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調整能源組合、推動綠色創新、強化氣候韌性等。 為了帶頭領導,賴清德總統宣 […]
標一:電動公車普及 民眾適應新變化 OS:隨著電動公車的普及,城市中也時常看見它的身影,電動公車行駛安靜平穩,也讓搭車民眾有了明顯感受。 民眾 黃小姐:「因為它車體變新,然後空間變大,車的型態是比較友善。」 STAND:隨著政府對環保減碳的重視,與科技的進步,電動公車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燃油公車,成為 […]
文/周子馨 中國過去幾個月多次在台海軍演,引發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的擔憂。今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機即將除役,台灣的能源安全也成為討論話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果被中國封鎖,台灣能維持多久的自供電?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在下週六(5月17日)停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