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再生能源開發慢 電力排放係數 今年難達標
文/蔡佩珈 、 吳靜君 截至今年3月止,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14.6%,未能達到20%目標,而攸關電力碳排的「電力排放係數」,到2023年仍高達0.490,距離2025年降至0.388的目標甚遠,環團、學者都指出,再生能源開發慢,電力排放係數恐難在2025年達標,呼籲加速提升光電、地熱及離岸風電裝 […]
文/蔡佩珈 、 吳靜君 截至今年3月止,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14.6%,未能達到20%目標,而攸關電力碳排的「電力排放係數」,到2023年仍高達0.490,距離2025年降至0.388的目標甚遠,環團、學者都指出,再生能源開發慢,電力排放係數恐難在2025年達標,呼籲加速提升光電、地熱及離岸風電裝 […]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運轉四十年的台電核三廠二號機十七日停機,十八日起台灣核電歸零。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處理等都要核後端基金支應,台電今年將進行重估,估將增至逾五千億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台電對核廢處理經費過於低估,特別是最終處置場未定,恐上看八千億元。 核三直接蓋室內乾貯 暫 […]
台灣核電廠要延役所面臨的另一個巨大挑戰,是核廢料的去處與最終處置。 雖然台電在2004年時便提出〈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計畫〉,並於2006年核定,其中指出預計在「2055年完成處置場之建造」。然而迄今為止,台灣關於用過核燃料棒最終處置的相關法源都仍是一片空白,直到2025年初才經濟部正式成立「放射性 […]
2025年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服役滿40年,將會停機進入除役階段,正式標誌著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同時,在野黨也正積極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希望將核電廠運轉年限由40年延長至60年,近日更提案推出「核三重啟公投」。 在這波核電延役的爭論中,支持延役 […]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不同於技術本位或環保觀點的看法,來自氣候政策研究者。「2025年不會缺電。」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開門見山說:「核三廠除役早就在台電與能源部的規劃內,台電資料顯示,2025年備轉容量率可達8.5%,在國際上是非常安全的標準。」 趙家緯指出,台電早在2023年就於總統 […]
文/黃泓瑜 立法院於13日表決通過《核管法》第六條修正案,將核電廠營運許可最長延長至20年,並取消申請延役的時段限制。此舉引發環保團體質疑「黑箱作業」,認為剝奪了核安全與核廢料處理的公開討論空間,更可能動搖「非核家園」承諾。然而,過去一年來總統賴清德在核能議題上的立場,也影響了這場修法攻防。 立法院 […]
文/周子馨 中國過去幾個月多次在台海軍演,引發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的擔憂。今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機即將除役,台灣的能源安全也成為討論話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果被中國封鎖,台灣能維持多久的自供電?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在下週六(5月17日)停機 […]
國際能源總署(IEA)4月24~25日於倫敦舉行「未來能源安全高峰會」,超過60個政府及50家企業代表參與,峰會探討地緣政治、技術、經濟,以及傳統與新興能源安全風險。新興風險呼應時事,像是川普總統關稅戰引起的貿易變化、能源系統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以及技術創新和人工智慧(Artificia […]
文/黃泓瑜 ▋核三2號機將除役,台電規劃近500萬瓩掛保證供電無虞 ▋《氣候法》兩週年,環境部預告年中推碳捕捉封存管理辦法 ▋仿碳交易概念!台積電南科廠與奇美「以水換水」達成雙贏 ▋氣候變遷夾擊台灣海洋,專家警告黃魚枯竭、海保署強化鯨豚救援網 ▋點亮綠能光明燈!龍山寺率全國宮廟之先,建太陽能板年減碳 […]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3月底排審在野黨針對《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所提出,擬放寬核電廠申請延役期限與運轉年限之修法草案。最終在朝野立委未達共識的情況下經不記名表決送出委員會,將所有版本交由院會協商。 檢視各版本的提案說明,皆以我國減碳進程、AI產業用電需求,以及全球各國核電延役之趨勢為由,認為有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