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2023年八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研究小組評析】 台灣2023上半年電力系統結構變化 再生能源占比只有增加到8.6%,風與光合計為6.1%,較去年上半年4.3%增加不少。但水情因素,水力占比從2.6%降到1.1%。所以尚未能奔10%。 煤氣差距縮減到3%以內,但能否黃金交叉,還是在於接收站的進程。 […]
2023年八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研究小組評析】 台灣2023上半年電力系統結構變化 再生能源占比只有增加到8.6%,風與光合計為6.1%,較去年上半年4.3%增加不少。但水情因素,水力占比從2.6%降到1.1%。所以尚未能奔10%。 煤氣差距縮減到3%以內,但能否黃金交叉,還是在於接收站的進程。 […]
2023年九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外媒】 Indonesia delays $20bn green plan, after split with rich nations on grants and new coal plants 由於印尼及富裕國家在資金及技術(由煤炭轉型至再生能源所需要的技術)上 […]
作者 趙家緯 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核融合並非淨零選項 國內多位商業與政治領袖對於近期國際核能的發展,都強調小型核能機組為各國積極投入研發重點,且核融合技術已有突破,因此臺灣不應堅持非核家園,而應重新佈局核電,但此類論述,則需從核電在淨零路徑中的角色,以及小型核電機組真正的發展狀況等來檢視 […]
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但德國為保護汽車產業爭取e-fuels豁免權。e-fuels是碳中和燃料,能讓傳統內燃機繼續使用,但高成本、高耗能是其挑戰。支持者認為e-fuels可取代傳統燃料,反對者則質疑其產能、污染及效率。保時捷等企業看好e-fuels前景,但e-fuels能否成為減碳解方仍有待觀察。
2023年08月2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第13屆能源部長會議15~16日於美國西雅圖召開,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通過「APEC公正能源轉型原則」,呼籲各國制定能源轉型政策時應考量社會各面向的公平與福利。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這是APEC第一次提出公正 […]
侯友宜提出的能源政策相較國民黨過往立場有所突破,但仍陷於「以核減煤」迷思。其引用國際能源署報告強調核電重要性,但忽略再生能源才是減碳主力。過度倚賴核電將排擠再生能源發展,且核電廠延役成本高昂,不利電價穩定。侯友宜提出的綠電規劃不足,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也未正視再生能源併網的挑戰。文章建議總統候選人應聚焦再生能源空間規劃與高耗能產業轉型,而非糾結於核電議題。
2023七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研究報告】 IRENA_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報告 (家緯的簡評可見其臉書) 【外媒】 Global Wind Power Capacity Reaches 1 TW After 40 Years 經過40年的努力,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本月已達到1TW,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 […]
2023六月國際能源新訊整理 【外媒】 Germany goes full steam ahead on LNG import infrastructure (關於德國天然氣接收站建設的完整脈絡請見此) 德國正在迅速推動數個液化天然氣 (LNG) 進口設施的的基礎建設,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經 […]
近年臺灣開始面臨能源轉型議題,像是再生能源發展、核能存廢等。「淨零排放」作為能源轉型的一環,也是當代需積極討論的重要議題,而面對能源發展的不斷變化,我們的國土空間規劃該如何因應? 講者:趙家緯 理事長 現任: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 兼任助理教授
2023-05-04 林靜梅 郭俊麟/台北報導 3月下旬不少工廠收到「需量競價」得標通知,台電要以更優惠的電價鼓勵工廠減少尖峰用電,是否有缺電疑慮?今(4)日上午民進黨立委洪申翰邀請專家學者說明,全球為了達成2050淨零排放,除了推動再生能源,透過節能及需量反應等能源調度措施從需求端減碳,本就是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