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台南九崴電廠興建爭議延燒,我們需要這一座民營天然氣電廠嗎?
2023年3月14日 文字/黃浩珉 攝影/林彥廷、楊子磊 設計/江世民 核稿/方德琳 責任編輯/黃鈺婷 在「減煤增氣」的能源轉型架構下,台灣正如火如荼加速天然氣機組設置,企圖將現有天然氣發電占比從38%快速拉升到50%。然而,預計在2026年商轉的台南九崴南科天然氣電廠(簡稱九崴電廠),因緊鄰人口密 […]
2023年3月14日 文字/黃浩珉 攝影/林彥廷、楊子磊 設計/江世民 核稿/方德琳 責任編輯/黃鈺婷 在「減煤增氣」的能源轉型架構下,台灣正如火如荼加速天然氣機組設置,企圖將現有天然氣發電占比從38%快速拉升到50%。然而,預計在2026年商轉的台南九崴南科天然氣電廠(簡稱九崴電廠),因緊鄰人口密 […]
歐盟面對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推出RE Power EU計畫加速能源轉型。短期內透過強制節電、提高能效等措施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長期則更新建築能效標準、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這些措施已見成效,天然氣消費量大幅下降。台灣應借鏡歐盟經驗,強化節能措施,提升能源韌性,加速邁向淨零排放。
2022 我國能源發電結構變化 By 研究小組;原發布於2023/2月份的TCAN淨零轉型月報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 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是2022年時,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核能,多了九千萬度左右(圖1)。但依據原訂能源轉型時程,這個黃金交叉是2021年就要達成。晚了一年,且交叉幅度與原定的百億度以上 […]
2020年開始,關心氣候緊急的公民團體(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環境正義基金會)開啟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氣候法)的討論,因應全球的氣候變遷與氣候政策趨勢,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修法草案,並在2020底共同召開記者會,綠 […]
報告評析:中研院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 By 趙家緯;原文出自2023/1月份的TCAN淨零月報 低估再生能源於臺灣2050淨零之貢獻 中研院於此報告提出的2050年的電力結構,乃是在用電量成長幅度約2.5%下,提出再生能源合計占比不到60%,去碳燃氫占比為27%、進口氫能為14%的電力結構。太 […]
審議多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氣候法),終於在立法院第6會期的延會有所進度,2023年1月4日(三)下午3點將在立法院長游錫堃的主持下進行黨團協商,很可能是氣候法修法前最後一輪的討論。以目前環保署提出的行政院版條文,仍不願傾聽朝野立委在委員會的意見而調整,恐通過氣候治理失序的修法條文。做為 […]
雄心不足的淨零戰略,台灣如何達到2050淨零目標? By 趙家緯 /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原文2022.12.29刊載於商周 繼國發會在今年3月宣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後,相隔9個月,終於趕在年末提出如何邁向淨零的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眾人引頸期盼,但計畫內容卻有「三不足」 — […]
民間團體回應12/28政府公布2030減碳目標與12項關鍵戰略共同聲明 「2050年淨零排放」已經是臺灣當下最重要的長期政策目標之一,為避免氣候變遷的各種災難性後果,各國近年來紛紛宣示將在2050年前致力達到「淨零排放」,承諾快速且大量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國發會於今日公布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關 […]
COP27聚焦工業去碳化,各國紛紛提出減排目標與行動方案。世界經濟論壇點出難減排產業面臨的十大瓶頸,並提出七項行動建議。IEA與IRENA強調鋼鐵業減排的迫切性。COP27首次設立「去碳化日」,將討論國際標準與最佳實踐。台灣工業減碳預算不足,應加速轉型,以應對國際低碳採購標準與綠色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