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i)中央將訂地方減碳額度 專家建議以分配碳費做誘因
為推動淨零轉型,賴清德總統昨天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指示環境部訂定各縣市減碳額度。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今天(31日)表示,若要強制地方執行恐有難度,他建議可以分配碳費作為誘因,驅使地方提高減碳量,並透過評比增加減碳動力。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30日召開第五次會議,環境部 […]
為推動淨零轉型,賴清德總統昨天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指示環境部訂定各縣市減碳額度。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今天(31日)表示,若要強制地方執行恐有難度,他建議可以分配碳費作為誘因,驅使地方提高減碳量,並透過評比增加減碳動力。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30日召開第五次會議,環境部 […]
長久以來,台灣交通系統的政策推動停留在「車本主義」的思維,導致高私家車擁車率與低公共運輸使用率,這也使公路運輸在路權規劃上,長期偏向機動運具,不僅沒能改善台灣行人地獄的處境,交通碳排更是居高不下。該怎麼辦? 2022年12月,國際媒體CNN將台灣交通形容為「行人地獄」的報導,成為輿論的觸發點,激化了 […]
今年7月,南台灣受豪雨重創,除了大量民宅,也有不少古蹟損害,台南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的剪黏掉落、牌樓倒塌;嘉義的「嘉義舊監獄」受損;澎湖的天后宮室內嚴重漏水,讓極端天氣下的古蹟保存問題浮上檯面。不只台灣,國際上也有許多世界遺產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面臨著毀損、消失的危機。 復活節島摩艾石像:傳統文 […]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 9/15 澳洲國家調適計劃摘要 澳洲政府近日發布《國家調適計畫》,該計畫提供全國性框架,聚焦於氣候實體風險,並提出三大原則:精準性(針對重大與脆弱群體風險)、循證性(以成本效益與可衡量成效為基礎)、協作性(強調跨層級與包容性)。 計畫將氣候適應分為四個步驟:理解與評估、優先排序與 […]
國際重要政策動態 9/30_紐約氣候周_低碳交通區政策工具在國際都市推動狀況 紐約氣候周觀察 1.紐約擁擠收費(Congestion Pricing):2025 年啟動後至 9/9,曼哈頓 60 街以南的車輛少 1,760 萬輛(-12%);事故 -14%/傷害 -15%;公車 +13%/地鐵 […]
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前哨戰的國際年度氣候盛會──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將於九月底盛大展開,來自各國政府、商業界、科技界、學術界與民間社會的代表,將齊聚紐約市,舉辦上百場論壇與工作坊,攜手探索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多 […]
【地方氣候行動】 重要政策動態 0826 高雄:審計部點名電動公車占比未達 4 成、老舊車比例高 審計部點名高雄逾 8 年柴油公車約 260 輛(占 3 成)、電動化占比約 35–36%,要求加速汰換以符合 2030 全電動化進程;高雄市府回應年底前再汰 129 輛、占比可望突破 4 成。 8/29 […]
近幾年台灣的音樂活動蓬勃發展,戶外音樂祭遍地開花,吸引許多樂迷一同參與。與此同時,極端天氣事件也來參一腳,2024年原訂在台南舉行的浪人祭因颱風侵襲而部分取消;前年在紅髮艾德(Ed Sheeran)匹茲堡的戶外演唱會上,更有17人因熱傷害送醫,顯示氣候危機已成為主辦方、樂團和觀眾不可迴避的挑戰。 熱 […]
自2021年以來,臺灣已有超過半數的縣市政府陸續宣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顯示地方政府在氣候行動上的高度關注與主動性。然而,要真正引導地方邁向淨零,必須跨越政策宣示,落實到治理架構的整合與法制化。 過去在推動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普遍面臨以下困境: (1)缺乏依據在地情境訂定各部門的具體長期目標 […]
112年度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成果報告摘要》於近期公布,報告集結七大領域共126項行動成果,試圖展現台灣在調適治理上的整體進展。然在細讀內容後,筆者觀察到制度設計與實務執行間存在斷裂與異化現象,彷彿一場從政策設計到落實操作的「傳聲筒遊戲」──起初的法源精神與治理理念,經多次轉譯後,在最終的執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