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分類

政府已給予許多折扣:碳費應如期上路,產業不該繼續推託

近期因美國關稅壓力,工總再度要求碳費緩徵兩年。對此,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則回應,將與環境部、行政院溝通。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企業針對碳費已有相當程度的準備,環境部也提供多項配套及優惠措施以降低碳費對企業的衝擊,因此碳費徵收不應再拖延。若此刻延宕,不僅恐削弱台灣產業的長期競爭力,更恐錯失低碳轉型 […]

分類

建構具有氣候安全意識的台灣能源兵推

兵棋推演或桌上演習(Table Top Exercise, TTX)具備風險低、成本效益高、可識別資源需求與能力缺口,以及找出潛在最佳實務作法等的優點,透過模擬跟決策,是在制度建立初期,提升整體危機應變能力與跨部門協調的關鍵訓練工具。近年各國軍事與安全部門在進行兵推時,也常引入各種新興威脅,諸如網路 […]

分類

新版NDC 3.0只更新了22份 國際碳權、甲烷減排,歐盟與中國的可能措施牽動淨零成敗

2035年NDC(NDC 3.0)作為關鍵的中期減量行動藍圖,但到今(2025)年2月10日繳交大限,卻僅有13個國家於期限內繳交,排放大國如歐盟、中國以及印度至今為止仍尚未繳交NDC 3.0,繳交期限也延長到了9月中旬的聯合國大會。這對今年的氣候峰會(COP 30)會帶來什麼影響?台灣可以如何推進氣候治理?

分類

接軌國際,反貪治理:台灣能源轉型的必修課

引言:全球共通的治理挑戰 去年底《今周刊》刊登一篇匿名外商的心聲[1],直指「地方勢力勒索綠能業者,拖垮開發進度」,引發輿論譁然。上個月,一篇名為「太陽能7大陰暗內幕」的文章[2]廣為流傳,使用AI摘錄Sovacool教授團隊的最新論文[3],指出即便在監管嚴格的加州,太陽能產業依然存在不當行為。 […]

分類

陷入核復興幻覺?解析童子賢董事長的六項擁核觀點

和碩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近年多次於公開場合表達支持核電延役與小型模組化機組(SMR)開發的立場,視其為台灣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減碳能力的可行方案。童董事長的論述自稱務實,並提出多項數據與比較。然而,這些觀點與部分國際趨勢、核能產業現況及台灣的具體條件之間,仍有進一步討論與檢證的空 […]

分類

倫敦氣候週揭轉型金融新趨勢:2025成台灣「可信度」落地關鍵年,政府與企業如何跟進?

隨著國際間對金融體系在氣候行動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視,我國金管會從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2.0、3.0,至2024年10月公布之《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顯示出金管會跟隨國際趨勢,將轉型金融也納入行動方案中。 然而,現行方案是否足以對應實體經濟(Real Economy)的轉型需求?相較國際間 […]

分類

碳費該為美國關稅讓步?從數據看對碳排大戶成本影響,為何台灣碳費政策不該再鬆綁

2025年是台灣碳定價政策發展的關鍵時刻,不僅是台灣首次與國際同步提出加強版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也是正式邁入碳排有價的第一年。 歷經多年討論,台灣終於在去年確立碳定價制度藍圖,設定至2030年以碳費為主的路徑。然而,在碳費上路之際,卻遇上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導致台灣碳費政策似乎又起波 […]

分類

擺脫傳統能源安全窠臼,才能增進台灣韌性

台灣的能源使用高度依賴進口化石燃料,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統計,2024年台灣的發電結構中,39.3%來自燃煤發電,42.4%來自液化天然氣(LNG),火力發電約佔80%,化石燃料與核燃料棒皆依賴進口,再生能源則占比11.6%。對進口能源的高度依賴,更被形容是安全議題的「阿基里斯腱」。 2025年5月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