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分類

組筆電像拼樂高、熱水壺自己換零件 創新設計讓消費者變身修理達人

當你的手機、筆電故障了,你想過可以自己維修嗎?電子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全球產生約6200萬噸電子廢棄物,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8200萬噸;並且電子垃圾產生的速度是回收的五倍。為此,不少新創公司試圖翻轉「用壞即丟」的產品設計方式,打造出可以透過維修、更換零件延長使 […]

分類

全球鋼鐵業淨零動態解析:日韓歐帶頭加速轉型,台灣工業脫碳該如何布局?

全球鋼鐵市場持續動盪,中國傾銷危機尚未結束,美國川普政府掀起的關稅戰又帶來新考驗。然而,無論外部市場如何震盪,全球鋼鐵業朝向低碳永續轉型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自2024年底至2025年第1季,主要鋼鐵生產地區與國家──包括歐盟、日本與韓國──均在低碳轉型上有重要的政策推進。與此同時,台灣製造部門亦 […]

分類

分散、可預測性、合作——IEA未來能源安全峰會觀察

國際能源總署(IEA)4月24~25日於倫敦舉行「未來能源安全高峰會」,超過60個政府及50家企業代表參與,峰會探討地緣政治、技術、經濟,以及傳統與新興能源安全風險。新興風險呼應時事,像是川普總統關稅戰引起的貿易變化、能源系統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以及技術創新和人工智慧(Artificia […]

分類

勞工在關稅戰、淨零與公正轉型上會受到什麼衝擊?企業應有哪些思維?扮演什麼角色?

五一勞動節將屆,企業除了給假,面對美國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衝擊國,若企業以減班休息等因應,勞工權益該如何保障?政府能提供哪些補助?企業又能如何應對生存危機?在淨零轉型的大趨勢下,又該如何與勞工對話,降低社會經濟衝擊? 川普發動關稅貿易戰,勞動部除既有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相關規範外,也祭出主動訪視衝擊、 […]

分類

五一勞工大遊行再納入公正轉型訴求 政府該如何補足治理缺口,避免公正轉型2.0退回0.5?

五一勞工大遊行將登場,除了訴求反霸凌、要加薪、降工時外,還提出「公正轉型要推動,要有勞工一起來」。在台灣追趕國際減碳目標的淨零路徑下,如何預防轉型中的社會經濟衝擊,接住潛在的受影響勞工,已成為公正轉型的艱鉅任務。 2025年是台灣公正轉型治理的關鍵年。一方面,國發會作為主責機關,在淨零12項關鍵戰略 […]

分類

非核家園面臨巨大挑戰:攤開美日數據,世界真的「返核」了嗎?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3月底排審在野黨針對《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所提出,擬放寬核電廠申請延役期限與運轉年限之修法草案。最終在朝野立委未達共識的情況下經不記名表決送出委員會,將所有版本交由院會協商。 檢視各版本的提案說明,皆以我國減碳進程、AI產業用電需求,以及全球各國核電延役之趨勢為由,認為有台 […]

分類

太陽能不是農業的敵人!借鑑農電共生國際趨勢,台灣如何發展本土模式?

近日,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民眾黨國家治理學院發表「如果2035年100%用太陽能板發電來滿足台灣電力需求,大約需要12個台北市面積來蓋太陽能板」、「台灣哪來的土地,只會摧毀農業!」等言論,再次引發公眾討論、擔憂綠能發展威脅糧食安全。 然而,此論述不僅基於錯誤假設而誇大土 […]

分類

從德國組閣角力看氣候政策:解析兩大黨能源、產業立場,台灣能從中學到什麼?

編按:德國素來是氣候行動的領頭羊,但本次大選結果顯示,氣候議題在政治優先順序中退居次位。保守派基民/基社聯盟勝出、中間派社民黨失利,使得新政府的氣候政策方向充滿變數。在兩黨展開組閣談判之際,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德籍特約撰述宋諦明(Tim Steczka)以及總監趙家緯深入剖析雙方的氣候、能源政策 […]

分類

公民行動如何加速淨零?德國推動「漢堡未來決策」,用公民投票強化城市氣候行動

當政府淨零決心不夠積極,公民可以怎麼辦?德國漢堡市民進行名為「漢堡未來決策」(Der Hamburger Zukunftsentscheid)的公民倡議,成功收集超過10.6萬個連署,達到公民投票發起的標準,也讓城市得更積極面對淨零。 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各國加緊腳步邁向氣候中和(Climate […]

分類

台灣企業寧繳碳費不減排?《氣候法》上路滿2年,分析為何改善碳費政策比推行ETS更急迫

編按:《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實施2週年,其中碳費政策本應是台灣邁向淨零的關鍵推手,然而執行進度落後、優惠措施過多,導致企業減排壓力不足。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檢視政策缺口,並對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ETS)的推動風險提出分析,呼籲政府應優先填補碳費機制漏洞,確保碳定價發揮實質減碳效益。 時值《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