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分類

棄成長如何創造國家希望(上)

2024/09/13 文/魏揚(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趙家緯(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今年(2024)8月8日,總統府舉行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一次會,由總統擔任召集人,邀集來自產、官、學研、民間團體等各方代表,探討臺灣該如何加速能源轉型因應氣候危機。然而在環境部彭啟明部長報告中,則引述近 […]

分類

什麼是熱通膨(Heatflation)? 極端高溫如何影響民生物價

2024/09/05 文/林韋翰 全球暖化不只影響地球,還可能影響農業生產、食物價格上升。隨著極端氣候愈趨頻繁,「熱通膨」是什麼,會成為常態嗎? 全球暖化導致溫度上升,也會讓食物的價格上升嗎?今年台灣龍眼、荔枝皆受到高溫的影響,開花數量減少,黑葉荔枝1斤可高達上百元;糯米荔枝則是200~300元。科 […]

分類

深度節能與再生能源,才是淨零黃金比例

隨著核三一號機7月底除役,二號機預定明年(2025)5月除役,推動超過8年以上,基於「非核、展綠、減煤、增氣」四大方向的能源轉型,將逢新的考驗。過往8年間,歷經兩次總統選舉以及2018年與2021年兩次公投案,但最終能源轉型仍得以存續。但今年(2024)2月新國會開議後,伴隨著在野黨於立法院中提出的 […]

分類

太貴、太慢、風險太高 新核能技術真能成氣候解方嗎?

2024.08.29 文/楊沛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 在全球加速氣候行動、亟需脫離以化石燃料為主之能源系統的當下,核能集團也不斷地強調其在能源轉型中所能扮演、提供低碳能源的重要角色。其中,又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簡稱SMRs)技術的倡議最為顯著。支 […]

分類

付錢請你「騎自行車上班」!單車鼓勵計畫席捲歐洲

為了達到減碳目標,歐洲各國紛紛推出鼓勵自行車通勤的政策,甚至付錢請員工騎自行車上班,這些措施期望大眾用低碳的自行車取代機車、汽車等高汙染的交通方式。除此之外,堪稱「自行車天堂」的歐洲各國也透過完善路網、友善自行車的道路設計,進一步讓大眾願意選擇用自行車通勤。 世界的「自行車天堂」在歐洲 歐洲是全世界 […]

分類

碳費如何激勵企業減碳?3大配套設計成關鍵,深度解析LSE報告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環境部預計8月底通過碳費三項子法,碳費費率預估年底出爐。但若要透過碳費來驅動企業減碳,碳費子法三大配套措施扮演關鍵,若設計不佳,將使碳費無法發揮作用,本文作者「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針對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團隊於三月發表「臺灣碳費對產業衝擊之配套措施」 […]

分類

石化產業做得到2050淨零?綠色公共採購與永續金融能扮演什麼助力?

2024-08-14 台灣的護國神山與AI產業需要大量綠色電力支援發展與實現淨零,但石化產業的淨零轉型難度更高,不僅產業的碳排放占比高,還牽涉到上游生產端與下游產品端須同步轉型才有成效的困境。除了不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我們需要怎樣的價值鏈轉型策略,讓石化產業也能達成淨零目標? 高雄氣爆事件已發生10 […]

分類

【專欄】核綠共存可行嗎?7個核能無法成為氣候危機解方的關鍵

2024-08-09 編按: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剛結束,總統賴清德表示能源議題是複雜的多選題,身為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來拋出「核綠共存」,疾呼政府重新檢視各種能源選項,提倡核電延役、發展新核能技術,並且不要忽視綠能發展所帶來的環境衝擊。 針對產業界拋出「以核減碳」、「核綠共存」的觀 […]

分類

務實推動棄成長,方能避免地球超載

2024年08月01日 8月1日為今年的地球超載日,意即從今日起,我們各類生產與消費行為,都已是耗用後代資源。地球超載日此概念乃是基於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此已歷時20年的評估方法。生態足跡將人類對於農漁產品、木材與建築用地的需求,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換算成土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