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一詞自 2015 年經國際勞工團體長年倡議下,寫入 《巴黎協定》序文後,已成為國際氣候行動的關鍵字。各國政府、企業、公民社會等各方皆逐漸提升了努力追求達成氣候目標的同時也必須兼顧其過程社會公正性的意識。臺灣也順應國際趨勢,過去三年多(2021-)在 2050 淨零排放路徑的十二項關鍵戰略的制定與《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法中,陸續建立起推動公正轉型的政策與法規基礎。
惟全球各方對公正轉型的定義與範疇界定極為多元,在臺灣也尚未真正突破政策與學術圈的討論,引起一般民眾共鳴、加入對話。若要使以公正轉型為名制定的政策措施能夠真正回應到淨零轉型所衝擊的不同族群所需,讓社會經濟弱勢者亦能透過淨零轉型的效益突破既有的不平等,需要的是全台各地、各方持續且開放的協作。也因此,本政策建議書試圖綜整臺灣當前公正轉型推動情形、規劃、重點議題,在總統賴清德政府甫上任之際,提出後續各方研究、政策發展方向之建議。望能在此拋磚引玉,使臺灣後續在公正轉型的社會對話,以及在政府跨部會推動小組、公正轉型委員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等場域的政策制定過程,能夠更為完整而有效。
本報告以「治理創新」、「產業轉型」與「支持體系」三大面向切入,參考國內外研究文獻與最佳實踐案例,提出以下十一項具體政策建議:
【治理創新】
- 撰寫行政院中長程個案計畫公正轉型指引,引導各部會在計畫規劃階段便考量利害關係者意見與潛在轉型風險,並作為主審機關審議與後續管考依據。
- 建立利害關係者辨識之方法學並投入資源協助能力建構。
- 公正轉型社會溝通會議應涵蓋與轉型重點地區地方政府、學術研究單位以及技職體系代表之場次,並舉辦一至兩場的大型會議綜整各方建議、說明後續規劃。
- 首屆公正轉型委員會應盡快釐清政府委員與民間委員間之權責關係、「公正轉型展望報告」定位、委員會與跨部會推動小組和委外公眾諮商會議之間的互動與分工模式。
【產業轉型】
- 各淨零戰略主責部會偕勞動部與地方政府,研析轉型措施對業務範圍內各產 業價值鏈既有就業型態與脆弱群體(如非典型勞工、移工等)和產業聚落地區之影響,並透過多方社會對話機制盤點當前法規與治理鴻溝。
- 修改《工會法》、《團體協約法》等工會相關法規,對勞工賦能,提升台灣的工會組織率,讓工會成為推動公正轉型的關鍵力量。
- 參照國際勞工組織(ILO)之社會保護暨公正轉型政策摘要,盤點臺灣社福體系因應產業轉型衝擊所能扮演的角色及尚需完善的缺口,研擬技能訓練以外更為完善勞工保障與賦能的措施。
- 將衛福部納入政府跨部會推動小組等淨零與公正轉型相關橫向平台,以便研析轉型措施與氫能、CCUS 等產業新興減碳技術之潛在公共衛生與健康效益和風險。
【支持體系】
- 財政部應及早盤點現行稅制之環境效益與缺口,並研擬長期以碳稅銜接碳費之碳定價策略;透過明確的價格訊號與更為多元且完善的收入用途,實踐減碳與提升社會福祉的多重紅利。
- 金管會應在既有綠色金融關鍵戰略相關措施的基礎之上,參考國際組織與私部門倡議行動之趨勢,在永續經濟活動參考指引等綠色金融標準與指標中納入社會經濟面向之要素,以避免資金與資源投入到加深社會經濟不平等的計畫與專案。
- 金管會與證交所應強化〈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相關法規,要求特定資本額以上的油氣、化工、鋼鐵、水泥業之上市公司在其永續報告書中揭露企業的公正轉型策略。
請見《台灣公正轉型政策展望報告_政策建議摘要》:
或《台灣公正轉型政策展望報告》全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