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緯觀點:欠缺新政策,機車電動化目標將破功
台灣運輸部門減碳關鍵在於機車電動化,但目前電動機車市占率低於政策目標。民眾對電動機車接受度不高,主因是充電成本高於燃油機車。油價未反映外部成本,導致電動機車騎士負擔較高。建議透過資費補貼、溫室氣體效能標準等政策工具,加速機車電動化,並建立民眾信心。
台灣運輸部門減碳關鍵在於機車電動化,但目前電動機車市占率低於政策目標。民眾對電動機車接受度不高,主因是充電成本高於燃油機車。油價未反映外部成本,導致電動機車騎士負擔較高。建議透過資費補貼、溫室氣體效能標準等政策工具,加速機車電動化,並建立民眾信心。
近年臺灣開始面臨能源轉型議題,像是再生能源發展、核能存廢等。「淨零排放」作為能源轉型的一環,也是當代需積極討論的重要議題,而面對能源發展的不斷變化,我們的國土空間規劃該如何因應? 講者:趙家緯 理事長 現任: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 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淨零轉型面臨社會溝通挑戰,公正轉型政策應重視勞工權益、社區發展與環境健康。政府應加強與利害關係者對話,並參考國際經驗,提出更完善的衝擊評估與政策規劃,確保轉型過程不遺落任何人。
2023年05月04日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 蔡英文總統上月19日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謝年飯,致詞時宣布,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隔日,證交所發出新聞稿,表示將在2023年中,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碳權交易所,主要業務涵蓋三大面向: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 […]
CCRM報告指出,多數大型跨國企業的氣候承諾誠信度不足,減排目標多未涵蓋範疇三排放,且過度依賴碳抵換。SBTi則澄清其方法學與CCRM不同,強調企業須以實質減排為主。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則呼籲政府應介入制定規範,協助企業落實氣候行動。鴻海在報告中因排放揭露不完整、減排措施細節不足,被評為低誠信度,應強化資訊揭露並減少對碳抵換的依賴。
2023年05月02日 文 / 林柏任(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專案研究助理)、趙家緯(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屋頂光電在全球淨零之角色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所提出的淨零路徑圖,在發電結構上,再生能源於電力結構之占比將由目前的 26%,於未來十年急劇提升至 61%,在 2050 年時達到 88%。而再生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於4月11日共同舉辦「未來城市 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本次論壇特別邀請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出席致詞,副院長也首度拋出政府考慮補貼電動機車的電池資費,提升民眾使用電動機車的意願,加速電動機車產業成長。 這段話,在會後引起產業界的正面回響,以下我們探 […]
(English at below): 中文摘要: 當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陸續承諾2050淨零目標、提出積極的氣候政策及工業去碳化戰略時,國發會也在2022年3月底發布了「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推動淨零目標。在此基礎上,經濟部工業局同年九月也公佈了「製造部門2 […]
「2050年淨零排放」已是臺灣當下最重要的氣候政策目標,但氣候的Team Taiwan下一步要怎麼走?必須仰賴台灣各界的共同實踐與推動,讓整體政策能夠在面對氣候變遷、世界局勢的巨大壓力下加速完成。在422地球日前夕,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 […]
IPCC報告指出全球33~36億人處於高度氣候脆弱區,現行減量政策不足以達成1.5度目標。為達標,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比2019年減少48%。報告強調再生能源、節能等減量方案的重要性,並呼籲停止新的油氣開採計畫。台灣2030年減量目標與國際仍有落差,需強化需求面政策,並提出更積極的2035年目標。